养殖专题

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北京肉鸭养殖(侯水生|年出栏量超过6亿只,北京鸭成为水禽“一哥”)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4-04-18|点击次数:

本期专家

侯水生|年出栏量超过6亿只,北京鸭成为水禽“一哥”


侯水生

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

国家水禽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中国农业科学院创新工程鸭育种与营养科技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2016年获得全国农业先进个人,2017年获得首届全国创新争先奖。


“不到长城非好汉,不吃北京烤鸭真遗憾”,这句话充分彰显了“北京烤鸭”的社会声誉。然而,我国畜禽当家品种过去主要依赖于国外品种,限制了我国畜禽养殖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因此,培育有自主知识产权、有较强竞争力的北京鸭新品种是我国肉鸭企业发展的重大需求。

寻找鸭子的美食地图

我国是世界最大的肉鸭养殖国家。2017年我国肉鸭存栏量超过6.0亿只,出栏量超过35亿只,占世界总出栏量的80%以上。我国鸭肉食品种类繁多,区域性消费特点鲜明。目前我国鸭肉的主产区和消费区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和西南地区,超过20个省份,超过10亿人食用鸭肉。

著名食品有北京烤鸭、南京盐水鸭、广东广西烧鸭及南方各省的板鸭、卤鸭、酱鸭、樟茶鸭、熏鸭等,不同食品需要特异性的肉鸭品种提供支撑。

不是每只鸭都能做北京烤鸭

据史籍记载,有两种关于北京鸭起源的传说。

一种说法是明朝时期燕王朱棣和惠帝朱允炆争夺皇位,南京皇宫被烧,在迁都北京时,从江浙一带调运粮米,粮米散落运河中,码头官吏用这些散落的粮米饲养随船运来的江苏金陵一带的“白色湖鸭”,这种湖鸭经过精心培育和风土驯化,成为今日之北京鸭。

另一种说法是北京鸭起源于北京潮白河一带的小白鸭。当时潮白河水流充盈,水面宽阔,杂草丛生,鱼虾甚丰,适合小白鸭生长繁育。在当地百姓精心饲养过程中经过多年的优胜劣汰,小白鸭的体型与体重日渐变大,被认为是目前北京鸭的先祖。

侯水生|年出栏量超过6亿只,北京鸭成为水禽“一哥”

北京鸭

目前,北京鸭及在北京鸭基础上选育而成的肉鸭品种,约占世界大型肉鸭生产量的 94%,北京鸭被公认为世界最优良的肉鸭标准品种,世界肉鸭鼻祖。我国肉鸭品种中有约85%来自北京鸭,5%来自番鸭,10%来自其他地方麻鸭品种。

“特异性”肉鸭市场需求迫切

传统北京鸭品种沉积脂肪的能力不足,制作烤鸭、烧鸭需要经过填饲肥育阶段,但是填鸭存在鸭的福利问题,导致死亡率高、料重比高、劳动强度大、效率低。如何培育高效、沉积脂肪能力强、不采用填饲方式即能达到北京烤鸭标准要求的北京鸭新品种,对北京烤鸭饮食文化的发扬光大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因此,研究建立高效的、适合我国不同食品加工需要的肉鸭配套系是未来我国鸭肉食品加工、消费的必然需求。

我国本土的北京鸭品种是加工北京烤鸭的优质原料,得到北京烤鸭店和消费者的高度认可。但由于其瘦肉率与饲料转化效率低,特别是皮脂率高,不适宜制作咸水鸭、板鸭、酱鸭等食品。但我国咸水鸭、板鸭、酱鸭类食品的市场巨大,年消费量超过30亿只。英国樱桃谷公司培育的北京鸭瘦肉率高,已经占领了我国80%的咸水鸭、板鸭等瘦肉型鸭市场,垄断了我国肉鸭种业。为满足新时代市场消费需求,科学培育胸肉率更高、皮脂率更低的北京鸭新品种,打破樱桃谷公司的垄断,成为肉鸭养殖行业的重大需求。

“Z型北京鸭配套系” 让优质鸭飞一会儿

根据我国市场对肉鸭品种的重大需求,中国农业科学院肉鸭育种与营养研究团队成功选育了肉脂型北京鸭和瘦肉型北京鸭新品种。在育种过程中,引入了剩余饲料采食量(RFI)选种技术、超声波活体快速测定北京鸭胸肉厚度技术、多元回归模型估测鸭胸肌率与皮脂率技术,并试验研究了鸭重要性状的功能基因定位,将基因标记辅助选择技术等先后用于培育23个具有不同生产性能特点的北京鸭专门化品系,为育成极具市场竞争力的“瘦肉型北京鸭”新品种创制了素材。

经过多年潜心钻研,研究团队成功培育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Z型北京鸭瘦肉型配套系”。其父本品系特点是生长快、饲料报酬高,母本品系以高繁殖力见长,父本和母本都具有生活能力强、瘦肉率高的特点。

侯水生|年出栏量超过6亿只,北京鸭成为水禽“一哥”

高皮脂率北京鸭


侯水生|年出栏量超过6亿只,北京鸭成为水禽“一哥”

瘦肉型北京鸭

生长快,饲料转化率高 新品种北京鸭走上人们餐桌

新育成的“瘦肉型北京鸭配套系”的商品肉鸭生长快、饲料转化率高,从出雏到肉鸭上市仅需42天,体重可达3.2千克,饲料报酬约为2.0:1。与同类鸭种相比,新培育的瘦肉型北京鸭皮薄骨细,瘦肉率高,肌间脂肪均匀分布在肌纤维间,肉质鲜嫩。

北京鸭新品种的商品肉鸭在2017年的出栏量超过6亿只,节约引种费超过1亿元。新品种已经推广到山东、江苏、内蒙、辽宁、黑龙江等省区,市场占有率从0迅速提升到20%左右,实现了从无到有的突破,对我国肉鸭产业发展影响巨大。

侯水生|年出栏量超过6亿只,北京鸭成为水禽“一哥”

肉鸭集中育雏模式



专家点评


侯水生|年出栏量超过6亿只,北京鸭成为水禽“一哥”

陈国宏,农学博士,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现任扬州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国家现代农业水禽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省创新团队——“家禽遗传资源评价与种质创新”团队带头人。

1. 北京鸭种群得到有效保护。中国农业科学院十分重视资源保护工作,长期保存固有北京鸭种群,为新品种培育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2. 北京鸭种群得到很好传承。目前共建立了烤鸭型系列,瘦肉型系列,优质麻鸭系列共25个各具特色的品系,形成了北京鸭品种资源库。

3. 资源群建立揭示基因与重要性状关系。在对北京鸭遗传基础深入探究与重要经济性状的遗传规律分析的基础上,形成了北京鸭育种独特的理论体系,为新品种培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 高效育种技术助推遗传进展。首次研究制订肉鸭营养标准;首次将超声波技术用于活体测定北京鸭的胸肌厚度,建立了准确估计北京鸭胸肉重、胸肉率的技术,显著提高了经济效益;首创利用RFI技术选择提高肉鸭的饲料转化效率,设计了肉鸭个体RFI测定系统,每年测定数据超过10万只。

5.产学研模式探索北京鸭的推广。与国内大型企业紧密合作,将研究成果在规模化企业中试推广,使性能测定可以在规模化群体中进行,探索出了一条适合中国肉鸭产业化的新路。


中国农业科学院传媒与传播研究中心

撰稿|李海燕 周伟平 侯丹丹

中国农业科学院办公室

审稿|邬震坤

标签: 养殖专题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