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专题

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内蒙古特种养殖(科技治沙点亮青春绿洲 一代代内蒙古青年接力书写治沙传奇)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4-04-18|点击次数:

这几天,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杭锦旗下了一场大雨,让田旺的身心极为舒畅。田旺是亿利库布其沙漠事业集团的治沙工程师,这场雨让一脚踩下去就会深陷的沙子变硬,也更好走了,让闷热的天气变凉爽了。田旺测量了近3万亩今年春季种植树苗的成活率,他惊喜地发现,“树苗长势比预期还要好,真是一场及时雨!”

今年是田旺入职的第十个年头,他和团队在库布其沙漠里种下了近4000万株、200多万亩树苗。选种、植树、养护……年复一年,1990年出生的田旺坚守在这片沙漠上,他追随着一代代治沙人的脚步,探索着更快更好的植树办法。

田旺至今都清晰地记得,他入职的第一天,就被前辈带着进入沙漠。绵延起伏的沙漠路上颠簸不已,田旺紧紧地抓着把手,看着车冲上一个大坡,又俯冲下去,“师傅开得很快,我当时吓坏了,感觉颠得魂都飞了”。

吃晚饭的时候,田旺手抖得拿不住筷子,他找了个勺子吃饭,心里不禁打起退堂鼓,“这个工作这么危险,又辛苦,我感觉自己根本坚持不下来”。但是前辈们并没有放弃田旺,依旧带着他去沙漠,鼓励他说过几天就习惯了。

慢慢地,田旺找到了和沙漠“同频共振”的办法,对路况越来越熟悉的他,即使不抓把手,也能保持身体平衡,他甚至在沙漠越野中体验到了刺激的乐趣。田旺看着树苗一年年长高,沙漠变成星星绿洲,这份工作带给他的意义与成就,让他忘却了苦与累。

在库布其沙漠,目前最常用的是以常水压为动力的微创气流植树技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看到,一名治沙人在沙地冲出深度约1米的孔洞,另外一个人快速将苗条插入孔内,使苗条与沙土层紧密结合,挖坑、栽树、浇水3步骤一次性完成,栽一棵苗木仅需10秒,成活率达90%以上。

田旺介绍,传统植树需要挖大坑,容易破坏土壤生态且效率低下。而微创气流植树技术,不但不破坏土壤,还能大大提高治沙效率、提升植物成活率、减少治沙投资。如果沙漠深处没有水源怎么办?田旺解答道,还有升级版的螺旋钻法:用微动力带动螺旋钻打孔,然后插入苗条,再夯实沙土,也仅需10秒,成活率达80%以上。

田旺介绍,这些方法有四大好处,一是减少土壤扰动,对生态破坏性小,可保证植树墒情;二是提高劳动效率,过去人工挖坑植树两分钟种一株,微创植树只需10秒,效率提高12倍;三是提高苗木成活率,由过去的15%左右提高到80%、90%以上;四是彻底取代先做沙障后造林的方式,每亩可节约沙障制作成本1000元以上。

在库布其沙漠的北缘,鄂尔多斯市造林总场的杨瑞也同样在坚守。1990年出生的杨瑞,工作的10年多来,一直在一线从事森林资源管护、种苗生产经营、林沙产业发展、林业调查规划等专业技术工作,参与了林场承担的三北防护林建设、京津风沙源治理、天然林保护工程等林业重点工程,完成人工造林、工程固沙、封山(沙)育林项目10余万亩。

6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临河区国营新华林场考察时指出,三北地区生态非常脆弱,防沙治沙是一个长期的历史任务,我们必须持续抓好这项工作,对得起我们的祖先和后代。林场的工作很辛苦,也很有成效,要继续做好。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让杨瑞备受鼓舞。

驱车进入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的银肯沙作业区,记者看到这里乔木挺立、灌草丛生,还有一条溪流蜿蜒流过。杨瑞说,30年前这里还是大片沙地,植被稀少,“现在能看到的林木,都是从我们林场的苗圃运输过来,一代代造林人种出来的”。

杨瑞介绍,以前进行造林设计规划,需要开车到沙漠边缘,带着测绘设备、干粮、水,走入沙漠腹地考察立地条件、测量标准地,一走就是一天。有时候车轮会深陷沙漠,有时候只能喝沙漠中渗出来的水,累了就躺在沙窝里休息。随着“3S”技术在基层林业上的推广,杨瑞结合自己多年在实地调查中积累的经验,利用遥感影像判断技术,建立沙蒿判读标志、流动沙丘判读标志和半固定沙丘判读标志,提高了造林作业设计调查的效率和准确度,为科学合理落实造林地块提供了支撑。

近年来,杨瑞一直在思考如何将林场丰富的森林资源、林地资源转化为“金山银山”。杨瑞一方面推动林沙产业发展,加大林木良种培育推广力度,积极探索种苗产业发展新路;另一方面带领林场职工发展林下特色种养殖,目前林下黄芪药材、优质苜蓿、沙地西瓜、小麦、番茄、籽瓜等作物面积达5000余亩,沙棘、枣树、桑树、果树等经济林面积达1000余亩。

今年29岁的李方是个“治沙二代”,看到父辈在治沙上投入了大量的财力物力,她想着依托沙漠特色景观发展生态旅游业,用旅游的盈利反哺治沙工程。李方介绍,目前是旅游旺季,今年上半年鄂尔多斯市银肯塔拉沙漠生态文化旅游景区的客流量已经超过去年全年。针对年轻游客,李方不仅推出滑沙、沙漠越野、篝火晚会等娱乐项目套票,还搭建起沙漠露营地,为周边游客打造休闲旅游地。

从2005年开始,鄂尔多斯市各级共青团组织开展“保护母亲河·爱我鄂尔多斯——植绿护绿行动”,带动近40万余名青少年参与其中,累计栽植树苗550万余株,治沙防沙已然成为当地青少年的自觉行动与责任担当。

一代代内蒙古青年在治沙上不断创新,为沙漠“向绿”蝶变贡献了青春力量。目前,库布其沙漠亿利核心治理区植被覆盖率由20世纪80年代不足3%提升到65%,动植物种类由100多种恢复增长到1026种。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石佳 来源:中国青年报

来源:中国青年报

标签: 养殖专题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