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专题

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哈尔滨鹌鹑养殖场(集智聚力)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4-04-19|点击次数:
集智聚力

视察组实地了解农业扶贫项目进展和农民增收情况。

“智慧谋事、智力干事,为哈市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献策出力。”7月9日、10日,市政协主席姜国文带领部分政协委员到方正县、通河县,就全市精准脱贫工作进展情况视察调研。视察组走乡入村,实地踏查扶贫产业项目;走访基层卫生院所,调研贫困人口医疗救助情况;深入贫困户家中,了解贫困户生活状况和扶贫措施落实情况。一路上,让百姓们真脱贫,不落下一位贫困百姓,成为委员们共同的心声。

副市长赵革陪同视察,副市长黄伟通报全市脱贫攻坚工作情况。市政协副主席杨晓萍、齐瑶、胡宝忠、王镜铭参加视察。

凝心聚力为精准脱贫建言献策

围绕中央和省、市中心工作,市政协从2016年开始,就对全市脱贫攻坚工作一直保持高度关注。去年,市政协召开“聚焦因病致贫,聚力攻克脱贫难关”专题常委会,为我市精准实施健康扶贫、聚力脱贫攻坚建言献策。今年又组织了这次全市精准脱贫工作进展情况视察调研。

在脱贫攻坚座谈会上,市政协委员与市政府相关部门深入交流,听取全市脱贫攻坚工作情况通报、政府相关部门扶贫工作情况介绍,以及巴彦县、延寿县、方正县、通河县的扶贫工作情况通报,大家集思广益、凝心聚力,共同为打赢扶贫攻坚战出谋划策。

目前,哈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6584户77940人,脱贫15036户33322人,未脱贫21548户44618人。截至2017年底,全市163个贫困村中,已有86个贫困村实现脱贫出列。为保证脱贫质量,有效改善贫困人口生活条件。全市将建设饮水安全工程2781处,改造贫困户危房15269户,新建贫困村卫生室177处,并在医疗保障、教育保障、基础设施建设上投入了大量资金、做了大量工作。

座谈会上,委员们建议,在大力推进产业扶贫和健康扶贫的同时,不断推进扶贫体制机制改革和创新,加大扶贫大数据、信息化建设,实现对全市精准扶贫工作的全方位管理。脱贫攻坚,贵在精准,各区县可为贫困人口建立精准扶贫公众号,为贫困户宣传扶贫政策,进行线上政策解答,上传帮扶措施和扶贫项目。可为贫困户建立24小时服务热线,及时回应贫困户生产生活和脱贫攻坚中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同时,广泛吸收外省市扶贫工作先进经验,加大对扶贫干部教育培训,培养一支懂扶贫、会帮扶的扶贫干部队伍,创新脱贫攻坚管理考核机制,对扶贫干部的走访、帮扶、工作成效进行大数据管理,实现扶贫工作全程监督考核,进一步推进扶贫工作落实,提升脱贫攻坚成效。

健康扶贫破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

因病致贫是贫困人口致贫的第一主因,能否破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难题,关系到打赢脱贫攻坚战目标能否如期实现。视察调研期间,乡镇医院、村卫生所等基层医院的医疗服务状况是委员们最关心的。

“加强医生队伍建设,提高医疗水平,为乡村贫困人口提供及时的医疗服务和医疗救助。”在方正县德善乡卫生院,视察组详细了解卫生院的医疗服务情况、医疗仪器设备,询问贫困人群就医情况,并提出建议。

“乡村医生是最贴近村民的健康‘守护人’,他们的作用城市的公立医院代替不了。”在通河县凤山镇青山村卫生所、通河镇桦树村卫生所,委员们与村医交流,询问卫生所药品种类和医生收入,并建议加强村医培训,提高村医待遇,让有能力的村医乐意留在乡村为村民服务。

视察组还到多位贫困村民家中走访,聊收入、话家常,询问生活实际困难和扶贫措施落实情况。他们中有的因病致贫、有的因灾致贫,有的则丧失了劳动能力,需要长年进行医药治疗。

据统计,2018年,哈市贫困人口36584户77940人。其中,因病致贫21965户45423人,分别占比58.28%、60.04%。为此,我市先后出台《全市健康扶贫工作实施方案》等13个文件,先后5次组织乡村医生开展入户调查,将全市近25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五保、低保、残疾人、精神病人信息资料,全部录入省健康扶贫综合管理系统,实现贫困人口信息数据动态管理。

目前,县域内定点医疗机构全部建立“先诊疗后付费”机制。市直三级医院、县直二级医院和乡镇卫生院全部纳入贫困人口定点救治医院,均成立了贫困人口就医协调办公室,开辟了绿色便捷通道,落实了“一免五减”政策。市域内定点医疗机构推进落实了《哈尔滨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医疗保障实施意见》,为贫困人口构建起“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商业补充保险”三重保障,基本实现了贫困人口基本医疗保险应保尽保,待遇及时兑现。

面对我市因病致贫人口占贫困人口总数六成的情况。委员们建议,健康扶贫治标更要治本,在对贫困人口加强医疗救助的同时,加大健康常识宣讲,特别是乡村,通过健康常识宣讲帮助村民形成良好生活习惯,让村民有病早医治、小病及时治。同时,加快推进医疗信息化建设,整合医院HIS系统、医保系统、大病保险系统和商业保险系统,加大乡村医院的硬件、软件投入,提高乡村医院、卫生所的信息化水平,尽快实现贫困人口就医费用“一站式”结算,为全力破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难题创造必要条件。

产业扶贫项目带动百姓脱贫致富

产业扶贫是确保贫困地区持续发展的根本路径。视察组首先来到方正县德善乡德善村巧手脱贫基地,看到村民们正手工制作假眼睫毛和水晶粘贴画。基地负责人介绍,为激发贫困妇女的创业热情,方正县妇联引进一家企业,对村民进行培训,并提供设备和原料,做好的成品企业全部回收,一名成手月收入在2000元左右。目前全县5个乡镇有800余名妇女因这个项目增收,其中350人来自贫困家庭。

视察组还实地踏查了芽菜生产车间、粮米加工厂和正在建设中的秸秆压块燃料站。委员们建议,产业扶贫是向市场要效益,要符合绿色发展的理念,实现可持续发展,产业扶贫项目要与大公司大企业合作,向规模和特色要效益,使产业链不断丰富、延长,不断提升市场竞争力。

据了解,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方正县以产业项目扶贫为突破口,为有扶贫任务的65个村谋划了食品加工、光伏发电、芽菜生产、秸秆压块、食用菌生产等产业项目133个。其中,正在建设中的3个村级光伏发电产业项目能带动180户贫困人口脱贫。

“大榛子一亩有多少收益?通过大榛子脱贫的百姓有多少?”在通河县,视察组被以“大果榛子”为代表的生态林业所吸引,连续走访了长兴村大果榛子扶贫基地、三宝村康源大果榛子种植基地、恒大大榛子农民专业合作社,每到一处便深入榛子林与村民交谈,详细了解榛子树成长、榛子销路和村民收入情况。

通河县相关负责人介绍,山区是通河县深度贫困地区,占全县贫困人口的65%,为使山区百姓脱贫,通河县按照“特色上山、有机稻下川”的思路,在山上发展种养业等林业经济,养殖林下猪、鸡、鹅、鹌鹑等,种植大榛子、红小豆、北药等;在山下种植生态有机水稻。其中,大果榛子种植面积已达到20万亩,占全国人工种植面积的1/5,成为中国大果榛子第一县。未来三年,通河县大果榛子种植面积将达到50万亩,项目前景喜人。

在区、县(市)大力推进产业扶贫的同时,今年我市5000万元市级专项扶贫资金重点投向了产业扶贫项目,全市谋划“一村一品”特色产业扶贫项目172个,可带动贫困户11786户。在项目资金保障上,为16887户贫困户落实扶贫小额信贷资金6.5亿元。年底前,我市将实现贫困户产业带动全覆盖,为进一步推动贫困人口脱贫提供支撑。

视察组发现,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可以通过扶贫产业带动实现增收,而帮助没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脱贫是最难的。对此,委员们建议,建立扶贫项目、农民合作社、扶贫基地与无劳动能力贫困户稳定的带动关系,通过土地托管、牲畜托养、入股分红的方式,拓宽贫困户增收渠道,实现帮贫脱贫。

标签: 养殖专题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