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

当前位置:主页 >>水产养殖

连云港小白虾养殖基地(连云港海州:238名大学生回乡“驰骋”田野写“青春”)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4-04-19|点击次数:

6月27日,走进连云港市海州区板浦镇菜园村的沈小园家庭农场,记者看到回村任职大学生沈菊林正在仔细观察瓜苗是否有病虫害。

连云港海州:238名大学生回乡“驰骋”田野写“青春”

沈菊林正在仔细观察瓜苗

今年33岁的沈菊林在农村长大,对乡村这片土地充满了感情。“外面都在不停地发展变化,我的家乡为啥就不能变得更好?”2018年春节偶然得知海州区招考回本村任职大学生的消息,心中激起波澜,毅然报名参加考试并取得了本村第一名的成绩,顺利被录用。

回村任职后,沈菊林便暗暗下定决心在农村干出一番事业。他多次赴外地考察调研,并结合村里土地现状,因地制宜发展起了瓜蒌产业,成立了“沈小园家庭农场”,开创出一条富民强村的发展道路。截至目前,带动村民家门口就业500余人次。同时,在原有的200余亩瓜蒌种植的基础上,今年新增100余亩,带动村集体种植50多亩。

“要让村民致富更有奔头。”沈菊林是这样想的更是这样做的。今年他又探索藕产品深加工“沈小园藕粉”,带动其他村回村任职大学生一起组建抖音团队,通过拍摄抖音,为家乡农产品销售提供便利。“5年农业路,我希望更多年轻人能投身乡村振兴,在希望的田野实现青春的价值。”

像沈菊林一样,以乡愁作引,用自己的“寸草心”来报答故乡“春晖”的大学生还有很多。据了解,海州区连续三年在全市率先选拔238名本土大学生回本村任职,培养了一支本土籍“永久牌”回村任职大学生队伍,为基层社会治理和乡村经济社会发展持续注入新鲜血液,为富民兴村聚力赋能。

“我们一直鼓励引导本土大学生回村任职,充实基层党组织建设力量,不断激活人才引擎,赋能乡村振兴。”海州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佟欣说。

如何更好地带动青年才俊为乡村振兴赋能?从2018年开始,海州区为每位大学生安排2名镇村干部结对拜师,遴选出30名优秀村书记、农技专家、党课名师定期授课。除此之外,每年还不定期组织区级技能培训会,举办研讨沙龙、专题例会,教方法理思路,“一人一档”建立成长档案,着力培养有格局、有情怀的乡村“新农人”干部,人才。

“药用蟾蜍对环境的要求十分苛刻,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恰恰是药用蟾蜍最适宜的生长环境。”近日,在浦南镇吉丰特种水产养殖合作社,回村任职大学生王思栓正在和为大家分享着他的养殖经验。

连云港海州:238名大学生回乡“驰骋”田野写“青春”

王思栓拜村民为师养殖蟾蜍

王思栓大学毕业后放弃外地优厚的工作待遇,毅然回乡投身乡村振兴事业。“我回村的初心就是在家乡创业,为家乡做点实事。”回村后,王思栓流转土地30余亩,成立连云港吉丰特种水产养殖合作社,从事水产养殖、加工与销售。

“刚开始我就是‘养殖小白’,一点也不懂。”面对水产养殖这个陌生领域,大学时学习国际贸易的王思栓拜村民为师,步履不停,一心扑在养蟾事业上。虽然遭受过质疑与不解,但王思栓始终坚持自己的选择。

功夫不负有心人。如今,浦南镇吉丰特种水产养殖合作社已经形成种、产、供、销为一体的经营模式,已带动周边村民养殖蟾蜍200多亩,每亩效益可达2万元左右。

随着中药材销量上升,蟾蜍的需求量也逐年增加。“今年,我们计划建立一个‘农户+药厂’的基地,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提高产品价值,带动更多父老乡亲一起共同致富。”

“只要看到乡亲们灿烂的笑脸,我心里也热乎乎的,服务乡村、助力振兴,我会一直在路上。”王思栓说。

通讯员 王雅萱 曲奇 孙博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凌飞

校对 盛媛媛

标签: 水产养殖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