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专题

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安徽 养殖羊(新征程·江淮行丨安徽萧县:以“羊”为媒奔振兴)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4-04-19|点击次数:

来源:【人民网】

视频加载中...

伏羊一碗汤,不用开药方。在安徽萧县,三伏天吃羊肉、喝羊汤已经成为当地一种饮食文化,当地有“无羊不成席”之说,并形成独具特色的“伏羊文化节”。早在2017年,萧县伏羊宴习俗成功入选安徽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对于萧县来说,在伏羊文化节的背后,是一个蓬勃发展的白山羊产业链,羊产业早已在当地扎下了根。

新征程·江淮行丨安徽萧县:以“羊”为媒奔振兴

独特环境下生长的白山羊,羊肉品质好。人民网记者 陈若天摄

围绕“土特产” 做好“畜头肉尾”文章

每年的伏羊文化节期间,是萧县丁里镇武寺村最忙碌的时节。夏日午后,萧县广顺畜禽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赵广菊正忙着放羊,100多只白山羊在山坡上悠闲地吃草。

“我们大多以纯天然的放牧方式养羊,正如民谣中说的那样,我们的白山羊‘吃的是中草药、喝的是山泉水、走的是绿地毯’,所以羊肉品质好,根本就不愁卖。”赵广菊告诉记者。

2012年以前,赵广菊仅饲养少量白山羊。在村两委的支持下,她建起了养殖场,成立了合作社。2019年,她利用政府扶持资金,将养殖规模扩大为400多只,采用更加环保的高床养殖,实施无公害肉羊养殖质量控制措施。镇里的党建指导员定期来合作社走访,帮助解决实际问题。赵广菊致富后,带动周边近80户困难村民通过养羊实现稳定增收。

此外,萧县还积极发挥党组织领办合作社的优势,多种形式扩大白山羊养殖量。

新征程·江淮行丨安徽萧县:以“羊”为媒奔振兴

萧县冀源养殖有限公司养殖的白山羊。人民网记者 陈若天摄

杜楼镇曹庄村成立了萧县冀源养殖有限公司,采取“党支部+公司+农户”管理模式,由党支部负责宣传引导,指导监督经营状况,公司统一管理,实行统一防疫、统一消毒、统一饲养、统一销售的“四统一”一条龙独立经营运行,进行无公害养殖白山羊。

“公司成立以来,每年优先吸纳本村群众来务工,增加农户家庭收入,同时村集体每年可增加收入10余万元。”杜楼镇曹庄村党总支书记吴飞说。

围绕做好“羊”这篇“土特产”大文章,萧县大力实施规模化养殖,统筹推进品牌化建设,科学推行鲜食化利用,因地制宜做优白山羊“畜头肉尾”增值文章。目前,全县肉羊年出栏量100多万只、产值17亿元,全产业链产值24亿元。

新征程·江淮行丨安徽萧县:以“羊”为媒奔振兴

萧县伏羊文化节期间,“千人喝羊汤”活动。人民网记者 陈若天摄

打造“美食+产业+文化” 赋能乡村振兴提速

养羊业的繁荣带动了当地美食产业和文化的兴起。在丁里镇胜利大道,大大小小的羊肉馆不少于40个。

夜幕降临,萧县丁里镇许堂心诚全羊馆老板马新影格外忙碌。她说,伏羊文化节期间,店里每天晚上都是满座状态,不仅有本地顾客,还有不少来自山东、重庆等外地游客,每天营业额不少于6万元。

此外,店里还推出打包带走、开包加热即食的预制菜。“我们从2018年开始推出预制菜,目前已有手抓羊肉、秘制羊头、麻辣羊拐等十几道预制菜,主要发往长三角等地,一年销量可达上百万元。现在正加快建设预制菜流水线规模化生产车间,预计8月份能建成并投入使用。”马新影说。

新征程·江淮行丨安徽萧县:以“羊”为媒奔振兴

推出羊肉预制菜,抢占新赛道。人民网记者 陈若天摄

羊产业的发展也带动了当地文化发展。据悉,萧县伏羊文化节已连续举办20多年,成为展示地域特色文化的亮丽名片。

今年节庆期间,当地推出了伏羊吉祥物巡街、百名画家画伏羊、“千人喝羊汤”等10项系列活动、37项系列子活动,集中打造集“商、养、文、食、闲”旅游新五大要素于一体的沉浸式特色美食美景文化之旅,为当地“夏日经济”注入新活力。

作为萧县“五彩农业”的重要一极,如今,白山羊产业已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

萧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萧县持续打造乡村产业兴旺“主引擎”,突出农业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发展,因地制宜围绕紫色葡萄、红色辣椒、橙色胡萝卜、绿色芦笋、白色山羊“五彩”农业特色品牌谋篇布局,农业经济由单一型向“五彩型”“特色型”“综合型”转变。

“到2024年,全县‘五彩’农业特色优势将更加突出,总产值力争达到50亿元。”该负责人表示。

(责编:关飞、张磊)

本文来自【人民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标签: 养殖专题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