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专题

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四川巴中适合养殖什么(促进乡村发展,巴中确定“2+1”种养业优势大品种——聚焦牛、羊、茶,为乡村振兴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4-04-19|点击次数:

通江县兴隆镇兴隆村的茶园里,茶农们正在给茶树修枝除草。通江县兴隆镇供图

四川在线记者 钟帆

3月14日清晨,巴中市平昌县云台镇澌滩社区的茶叶基地里,茶农们正抱着竹篓采茶,一双双巧手在茶树枝叶间穿梭。

“隔壁村刚刚建好一个新的茶叶加工厂,这批春茶就能用上。”云台镇镇长张玲介绍,目前该镇茶叶种植面积共计1.1万亩左右,其中0.8万亩已投产,“往年采下的鲜叶要送到雅安去做精深加工。现在有了这个新加工厂,就能降低不少成本,附加值至少能提升20%。”

聚焦产业促进乡村发展,日前,巴中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快推进实施种养业优势大品种计划的意见》,将巴山肉牛、南江黄羊和茶叶确定为“2+1”种养业优势大品种,为乡村振兴寻找发展“支点”。

平昌县响滩镇双梁村,养殖大户唐俊杰正给圈舍里的肉牛喂草料。施皓文/摄

肉牛:综合产值要突破百亿元

“牛犊要400斤到500斤左右重,有没有选到合适的?”3月13日上午,平昌县响滩镇双梁村,养殖大户唐俊杰拨通了好友的电话。最近,他忙着盖新的圈舍,所以拜托好友替他去吉林买牛犊,“这次打算买40头左右。”

2015年,唐俊杰和妻子告别在外打工的生活回到家乡,在这个小地名为井巴沟的山坳里流转土地,盖牛舍、种牧草,养起了巴山肉牛。如今,他流转的土地已经达到150多亩,成长为当地小有名气的肉牛养殖大户。仅2021年,他家养殖场出栏的肉牛就有170多头,纯收入60多万元。

平昌县的肉牛。施皓文/摄

“在他的带动下,目前全村发展了7家肉牛养殖户,高峰期存栏达到了2000多头。”双梁村党支部书记陈积述介绍,肉牛已是该村的支柱产业,“今年,村集体规划了40多亩地种牧草,预计可为村集体增收3万元左右。”

目前,巴中的肉牛新型经营主体已有600多家,年出栏可达100头的肉牛养殖场有200个左右。2021年,全市共出栏肉牛18.07万头。

去年8月底,该市出台《巴中市支持肉牛产业发展十条措施》,围绕培育肉牛产业集群发展、推动基础母牛扩群增量、完善肉牛良种繁育体系等10个方面,对发展肉牛产业提出具体措施。

根据《巴中市“十四五”肉牛产业发展规划》,巴中将以龙头企业、重大项目为抓手,走“种、养、加、销”链式协同路径,构建“一区十镇百场千户万亩”肉牛产业发展格局,力争“十四五”末,年肉牛饲养规模达67万头以上,建成西南地区最大肉牛交易中心和全国山区肉牛产业发展示范区,肉牛产业全产业链条基本形成。到2026年,全市肉牛综合产值达100亿元以上。

黄羊:启动实施“倍增计划”

3月13日下午,南江县公山镇石光村,古耕南江黄羊一级扩繁场内的黄羊正悠闲散步。今年春节至今,该扩繁场共诞下了45只小羊羔。

这座扩繁场计划投资4200万元,常年饲养南江黄羊原种能繁母羊2100只,年出栏种羊4000只、肉羊2000只。目前,该项目已完成一期投资,建成标准化圈舍1560平方米。

南江黄羊。施皓文/摄

“像这样年出栏种羊3000只以上的扩繁场,全县一共要建5个。”巴中市南江黄羊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张敬介绍,为加速推进南江黄羊全产业链发展,南江县启动实施南江黄羊“倍增计划”,“举措之一就是突出种羊芯片,实现种羊扩繁倍增。”张敬透露,按照这项计划,到“十四五”末,南江县一、二级扩繁场计划达到10个以上,种羊年生产能力达3万只以上。

“突出标准养殖,实现基地规模倍增”也是计划的主要内容之一。当前南江黄羊需要重点攻关的难题便是黄羊的“圈养”技术。

3月13日,古耕南江黄羊一级扩繁场内,扩繁场负责人张四海正在给黄羊喂草料。 施皓文/摄

为此,南江县打算通过招商引资、回引在外创业成功人士等方式,每年培育家庭农场、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200个以上,建设规模养殖场(户)和商品牧草基地,到“十四五”末实现南江黄羊年出栏32万只以上。

精深加工也是南江黄羊产业发展的一大突破口。在南江县东榆工业园,一座占地24.5亩的南江黄羊屠宰加工厂正在加紧建设,设计年屠宰羊30万只,计划3月底基本完工、4月中旬投产。

茶:打造精品旅游线路

3月14日,通江县兴隆镇兴隆村,脱贫户朱兆聪一大早就来到四川巴蜀白茶有限责任公司的茶园里,给茶树修剪老枝、清除杂草,为采茶期到来做准备。

“目前,我们全镇有3家茶企,8成在家的农户都种了茶。”兴隆镇党委书记田华介绍,近年来,该镇以“茶旅融合”为思路,将“三李故居”、铁罐崖等旅游资源与全镇18400亩茶园相结合,大力发展山地特色茶叶产业,培育出“巴蜀白茶”“三生道”“翰林毛尖”等多个茶叶名优品牌。

去年以来,为加强茶园管护,内江市对口帮扶巴中市通江县工作队以四川巴蜀白茶公司加工厂为核心,在兴隆镇集中建设“三园四中心”,提档升级基础设施和生产设备,并将全镇茶园纳入统一管护。

如今,环绕“三李故居”,500多亩高山富硒茶园既是产区也是景区,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打卡”。

3月14日,平昌县云台镇澌滩社区一社的茶叶基地里,茶农们正采摘春茶。 施皓文/摄

截至目前,巴中已有茶园面积共计78.5万亩,总产量2.1万吨,年综合产值60亿元。巴中市将以提高茶产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为核心,以特色化、差异化发展为路径,力争建成优质川茶基地、全国重要的高山有机富硒茶供给地、全国知名的红色茶乡精品旅游基地。

在加快特色品牌培育方面,巴中将加快融合红色文化、民俗文化、光雾山—诺水河等特色旅游,差异化建设茶旅特色小镇、精品园区,串联打造全国知名的红色茶乡精品旅游线路。

标签: 养殖专题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