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专题

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肉牛养殖书籍(送你一份牛年的最“牛”书单,都帮你整理好了,千万别错过)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4-04-22|点击次数:

在热情浪漫的西班牙有这样一个传说:美丽的公主被恶龙困于深山,勇士乔治只身战胜恶龙,解救了公主。公主为了感谢乔治,就送给了他一本书,从此,书籍成为了勇气、胆识、力量的象征。

送你一份牛年的最“牛”书单,都帮你整理好了,千万别错过!

乔治解救公主殉难的那一天是4月23日,此后,每年的这一天,西班牙当地居民会与亲友互赠玫瑰和图书,以此寄托感情与爱意。

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4月23日为「世界读书日」,又称「世界图书与版权日」,以此呼吁人们多读书多写作,保护知识产权,尊重为人类文明作出贡献的大师们。

今年是牛年,牛是这一整年中当仁不让的吉祥物。在我们中国的文化中,牛总是以老实、勤劳、稳重的形象出现,虽然低调,却也十分讨人喜爱。

送你一份牛年的最“牛”书单,都帮你整理好了,千万别错过!

当然,这种温和的动物,也获得了许多文豪的夸奖,正如鲁迅先生曾提到「俯首甘为孺子牛」,便是对它最好的诠释了。

四月草长莺飞,春风沉醉,在牛年的读书日,《阅读时代》精心为大家找出了一些与「牛」有关书单。一年之计在于春,希望我们能用阅读,开启不一样的牛年之旅~

第一本书:《活着》

作者:余华

最早出版年份:1993年

最受欢迎版本:2010年,作家出版社出版中文版

送你一份牛年的最“牛”书单,都帮你整理好了,千万别错过!

《活着》是作家余华的代表作之一,讲诉了在大时代背景下,随着内战、三反五反,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社会变革,徐福贵的人生和家庭不断经受着苦难,到了最后所有亲人都先后离他而去,仅剩下年老的他和一头老牛相依为命。

余华因这部小说于2004年3月荣获法兰西文学和艺术骑士勋章。

这本书和牛没直接关系,但牛贯穿了小说的始末。小说以福贵和老牛开头,最后又回到福贵和老牛身上,用朴素的语言描述了男主福贵的一生。余华的写作手法是纯真而残忍的,用第一人称的叙事,展示了底层人民的悲苦,和对生活的一点期待。

我们经历过的一切苦难都会湮灭在时代里,就算是再跌宕起伏的人生,也得努力活着,活着本身就是一种力量。

余华在书中写道“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生命有自己的柔韧性,命运选择了你,活着,是你给命运的态度。

《活着》是一本书,余华写过,你也在写。

第二本书:《放牛班的春天》

作者:骆昆鸿编著

出版社: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出版年份:2005年

中文对白翻译:李良玉(Jade LEE)

送你一份牛年的最“牛”书单,都帮你整理好了,千万别错过!

《放牛班的春天》影片是2004年上映的,我们今天推荐的是中文版书籍,编著为骆昆鸿,文字简洁干净,画面感极强,场景切换的地方,用五个宽松排布的“*”号,并前后各空一行来换幕,干净利落,给读者极强的留白感,韵味无穷,不时叹惋、多处泪目。

看文本书籍和电影最大的不同,是能在文本中经过文字、词汇、语法、语义、语用、修辞来建构画面。而看电影则是由导演和分镜头师实现的画面,这里有主动与被动的区别。

这部作品跟牛完全没有关系,放牛班只是一个比喻,成绩差的学生被分在不受重视的班级里,就像放牛一样。

《放牛班的春天》告诉我们,老师对学生的影响能有多大。马修老师用自己的方式,用爱、包容与理解,去影响塘底学校里无人关注的学生,改变了他们的命运。

马修老师的大爱不是每个人都有,但至少,我们可以多一点包容和理解,眼里多看到些他人的闪光点,可能在不经意间,命运的轨迹就会发生改变。

当然,《放牛班的春天》也没有给出超出现实的完美,结局留下了让人惋惜却真实的遗憾。

电影如冷饮,凉爽一时,读书似品茗,良久回甘。《阅读时代》建议大家有时间最好再看看文字,会有更深刻的感动。阅读的精神与力量是能从中学到更多观察世界、认识世界的方法。

第三本书:《牛》

作者:吴煦斌

出版社:九州出版社

出版年份:2020年11月

送你一份牛年的最“牛”书单,都帮你整理好了,千万别错过!

作者吴煦斌从自然中汲取灵感,无论是山野荒林,还是充满灵性的动物,她细腻的笔触下,生命铺开脆弱的叙事,对死亡和消逝的哲思,也让人在奔忙中停下来,回望自我,反思生活。

《牛》1980年由素叶出版社首次出版,根据出版社的描述,《牛》这本书“充满大自然的气色”。而对于很多读者来说,这本小说用充满诗意的文字,展开对生命的思考。

吴煦斌的文字别具一格,“简朴深邃,对一字一句都予以精微雕刻”,呈现出香港文学在语言造诣上所达到的高度和纯度。以其谦逊静默、丰润动人的独特方式,书写想象中的自然风貌和对终极事物的追寻,存续天真朴拙的意趣和哲思。
当人类的第一根箭矢射中野牛时,人就注定要与这受伤的动物对视。而赤裸的生命让人羞愧于自身的虚弱,与牛相比,人类的生命早已被虚张声势又极具毁灭性的暴力与野蛮所消耗,而牛却如香港作家吴煦斌所言,“在激越和沸腾间飞跃,负载所有贯穿的年代,安然环视所有活过或未活过的事物而投身无限。”

第四本书:《好吃:食物与文化之谜》

作者:马文·哈里斯

译者: 叶舒宪 / 户晓辉

出版社:山东画报出版社

出版年份:2001年

送你一份牛年的最“牛”书单,都帮你整理好了,千万别错过!

这本书是美国人类学家马文·哈里斯的经典之作。这本书另辟蹊径,解释了我们耳熟能详的问题:为什么印度人会有圣牛崇拜而不吃牛?为什么亚洲人普遍对牛奶有乳糖不耐症?

答案超出你的想象!如果对人类学家的著作或牛感兴趣,还可以看看另一位英国人类学家埃文思-普里查德的《努尔人》。努尔人生活在尼罗河流域,书的第一章就重点介绍了他们「对牛的兴趣」。

“心和眼睛会很悲伤,而胃和牙齿却很快乐”,书中这句为饕餮客正名的话,是不是也击中了每次面对鲜美牛肉大快朵颐的你?

【声明:本号为“全民阅读推广”官方公益账号,以上图文资料来源于网络,由本号整理发布。若有涉嫌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标签: 养殖专题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