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种植

当前位置:主页 >>植物种植

东北香菇种植基地(辽宁凌源加快打造东北地区最强设施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

来源:习南公子|更新时间:2024-01-11|点击次数:

中新网朝阳11月12日电 (李晛)立冬后的辽宁气温逐渐下降,气候也向寒冬转变。但辽宁凌源的温室大棚里却是另一番景象,让人齿颊留香的黄瓜缀满瓜藤,沁人心脾的百合花芬芳馥郁……在农业产业园里车来人往,一辆辆满载凌源蔬菜的车辆奔向全国各地,鼓起了农民的钱袋子。

辽宁凌源加快打造东北地区最强设施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

记者探访凌源市房申村花卉科普示范基地。 李晛 摄

11月12日,由辽宁省委网信办组织的“走进我们的小康生活”采访团一行抵达朝阳凌源。据介绍,凌源市目前拥有从事设施农业产销的龙头企业59家、专业合作社295个、家庭农场41个,新型经营主体对产业的辐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设施农业面积达到24.7万亩(花卉2万亩)已经成为凌源农业的支柱产业和广大农民增收致富的首选项目。目前,凌源正加快打造东北地区最强设施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

凌源市隶属于辽宁省朝阳市,地处辽宁西部,位于辽、冀、内蒙古三省(区)交会处。近年来,凌源市委、市政府立足设施农业优势,创新科技服务体系,不断优化产业结构,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走出了一条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的现代农业致富路。

辽宁凌源加快打造东北地区最强设施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

记者在凌源市城关街道农业发展观测台俯瞰当地设施农业。 李晛 摄

凌源市现代农业发展服务中心主任杨贺告诉记者,凌源的设施农业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进入快速发展时期。早在1992年,凌源市委、市政府就针对凌源雨养农业的不利因素,劣势反求,确定把发展设施农业作为重点来抓。多年来,凌源先后出台了二十余项优惠政策,在土地、水电配套、资金、技术、市场、标准化生产等一系列问题上为农民提供周到服务。

近年来,凌源市以市场拉动、政策调动、效益驱动、典型带动为手段,把设施农业产业作为扶贫工程、富民工程首选项目,整合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和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资金,重点向设施农业建设投入,形成设施蔬菜、设施花卉、设施食用菌、设施果树协同发展的喜人局面。

蔬菜栽培有黄瓜、番茄、椒类、茄子等30多个品种;花卉栽培有百合、郁金香、剑兰、菊花等十几个系列100多个品种;食用菌栽培有香菇、双孢菇、栗菇等十余个品种;果树有大樱桃、葡萄、油桃等20几个品种。反季蔬菜年产销量达86.1万吨,年产鲜切花、优质商品种球2.3亿枝和0.3亿粒。使凌源市先后获得了“中国百合第一县”“中国果菜日光温室黄瓜生产全国第一县”“全国优质农产品示范基地”“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全国一二三产业融合试点县”等诸多荣誉。

同时,凌源市进一步发挥农业龙头企业的牵动作用,依托产业规模优势,建设发展了八里堡、四官营子、范杖子、凌源花卉等8个设施农业专业批发市场,总占地面积达600余亩,日销售蔬菜300万公斤、鲜切花60余万枝;大力扶持农业龙头企业,成立农业协会,推广以农民为主体的合作经济组织形式,目前,全市从事设施农业产销的龙头企业达59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15家,市级43家;专业合作社295个,其中,国家级合作社1个,省级合作社10个,市级合作社4个;家庭农场41个,新型经营主体对产业的辐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

此外,凌源市找准科技投入着力点,大力发展“互联网+设施农业”等智慧农业,通过科技特派、大学进园区、国内外科研院所合作、技术人员星级服务创建等各种措施,推进市、乡、村、组、户五级科技服务网络有效运作。截至目前,新品种、新技术实验示范基地已落地转化测土配方施肥、东方百合种球国产化、香菇优质栽培等新技术56项,引进推广蔬菜花卉食用菌新品种92个;在企业建立了专家工作站、学会服务站等省级以上研发服务机构12个(国家级两个),累计开展培训69次、培训4100余人,设施农业向品种优良化、技术集成化、生产标准化、产销品牌化、效益最大化方向发展,科技对设施农业的贡献率显著提升。(完)

【编辑:白嘉懿】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来源: 中国新闻网

标签: 植物种植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