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种植

当前位置:主页 >>植物种植

川芎种植(川芎栽培技术,值得大家看一看,绝对很实用)

来源:习南公子|更新时间:2024-01-11|点击次数:

川芎栽培技术

川芎,为伞形科植物,川芎的干燥根茎。主产于四川、重庆、贵州,四川都江堰、彭山和崇州为道地产区。江西、湖北、云南、陕西、甘肃等省亦有栽培。

川芎栽培技术,值得大家看一看,绝对很实用

一、生物学特性

川芎喜温和、雨量充沛、日照充足、湿润环境。平坝地区栽培川芎宜选择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有机质含量丰富、中性或微酸性的砂质壤土。过砂过黏的黄泥、白鳝泥、下湿田等通透性差、排水不良,都不宜栽培。山区培育苓子多选择油砂土、夹砂泥土、大土泥、黄泥土等土壤栽培,以排水良好、疏松、肥沃为宜。川芎很少开花结实。是以地上茎的茎节(俗称川芎“苓子”)进行扦插繁殖。山区培育繁殖材料(川芎苓子)最好选荒地,或休闲2~3年的熟地,土质可稍黏。川芎不可连作,否则病虫害严重。

川芎根系多分布于表土层,要求表层土壤能供给充足的养分。在生长前期要及时勤施追肥,使植株地上部生长旺盛,地下根茎在当年能积累较多的光合产物,为第2年生长奠定良好的物质基础。川芎喜有机肥,对氮肥很敏感,在施用一般农家肥的基础上,加施氮肥能显著增产;施氮肥时配合磷肥、钾肥能增进肥效,提高产量。

川芎栽培技术,值得大家看一看,绝对很实用

二、栽培技术

栽培川芎分为两个环节,在山区培育苓子,在坝区进行药材生产(大田栽种)。

(一)选地与整地

1.育苓选地与整地

育苓在高山区,应选择阳山,在半高山区应选半阳半阴,以土质略黏的荒地或熟地(休闲1~2年)为好。整育苓地时除净杂草,就地烧土做基肥,耕地深约25cm左右,将土细碎整平,根据地势和排水条件,做成1.7~1.8m宽的高畦,畦沟宽约30cm。开横向排水沟,以免山洪冲刷与积水。

川芎栽培技术,值得大家看一看,绝对很实用

2.大田选地与整地

栽培宜选地势向阳、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有机质含量丰富、中性或微酸性的砂质壤土,过砂或过黏重的土壤不宜栽种。平埂地区栽培川芎多采用稻田免耕栽培,在水稻灌浆后放干田水,8月上、中旬收割后,割去谷桩,开沟做畦,畦宽1.6m,沟宽30cm,深约25cm,将开沟田土挖松耙细,平整成龟背形。若用旱地栽种应在种前半个月将土地翻耕好,每亩施入充分腐熟符合无害化卫生标准的堆肥或厩肥2000~2500kg,做到地平土细肥匀,然后做畦。

川芎栽培技术,值得大家看一看,绝对很实用

(二)繁殖方法

用无性繁殖,繁殖材料苓子。主产地多选择在海拔900~1500m的山区培育苓子,而平地或丘陵用来种植。平地育苓影响根茎的生长,易发病虫害及退化,不宜采用。

1.苓种培育

一般12月下旬至第2年1月中旬初,宜早不宜迟,先将平地栽培的根茎掘起,除去须根、泥土和茎叶,称为“抚芎”,然后运往高山区繁殖。栽植距离分大、中、小三级,分别为30cm×30cm、25cm×25cm、20cm×20cm。在整平耙细的畦面上开穴深6~7cm,每穴栽“抚芎”1~2块,芽头向上,栽正压实,再浇少量稀薄肥水。每亩用“抚芎”量150~250kg。

川芎栽培技术,值得大家看一看,绝对很实用

2.苓种田管理

3月上旬陆续出苗。当每株有地上茎10~20根,可于3月下旬至4月上旬,扒开根际周围的土壤,露出根茎顶端,选留其中生长健壮的地上茎8~10根,其余的从基部割除。疏苗后和4月下旬各中耕除草1次,同时追肥,用充分腐熟符合无害化卫生标准的饼肥和人畜粪水混合浇穴。

3.苓种收获与贮藏

7月中下旬,当茎上节盘显著膨大,略带紫色时,选择阴天或晴天的早晨及时采收。挖取全株,剔除有虫害及腐烂的茎秆,去掉叶子,割下根茎(干后供药用,称“山”),挑选健壮的茎秆,捆成小束,置于阴凉的山洞或室内。地上先铺一层茅草,再将茎秆与茅草逐层相间藏放。堆高2m左右,上面盖茅草,注意适时翻动。8月上旬将茎秆取出,用刀切成3~4cm的小段,每段中间需具有1个膨大的节盘,即为苓子。然后,进行分级、个选,剔除无芽、坏芽、虫咬伤、节盘带虫或芽己萌发的苓子,分别按级进行栽种。

川芎栽培技术,值得大家看一看,绝对很实用

(三)栽苓

栽种适期为8月上、中旬,不宜过迟或过早。过早,出苗不齐,幼苗易枯死,缺株严重;过迟,气温低,根茎生长不良。

栽种方法:栽时在畦上横开浅沟,行距33cm,沟深2~3cm。山区栽种沟深约5cm。顺着沟的方向,每隔20cm左右放苓子1个,封口苓子行间两端各栽苓子2个。扁担苓子每隔6~10行密栽苓子一行,用作补苗。每亩约栽12000株。苓子需浅栽,平放沟内,芽嘴向上按入土中一半以上,使其与土壤紧密接触。栽后用过筛的、充分腐熟符合无害化卫生标准的土粪或堆肥把苓子节盘盖住。畦上稀铺一层谷粧或稻草,减少日光照射和暴雨打板土壤,影响发芽出土。

近年来药农以中稻为前茬,采取育苗移栽的方法。8月上旬把苓子密植于苗床,任其生根出苗,待中稻收获后于8月底或9月初带土移栽于本田。

川芎栽培技术,值得大家看一看,绝对很实用

(四)田间管理

1.中耕除草

栽后半月左右,幼苗出齐,揭去盖草,每隔20天左右中耕除草1次。缺苗处,结合中耕进行补苗。最后一次中耕除草,在根茎周围培土,保护根茎越冬。中耕时只能浅松表土,以免伤根。

2.追肥

产区在栽后2个月内集中追肥3次,每隔20天追1次,末次要求在霜降前施下,否则气温降低,施肥效果不明显。施肥前中耕除草,以充分腐熟符合无害化卫生标准的人畜粪水和饼肥为主,可适量加入速效氮磷钾肥。春季茎叶迅速生长时再追肥1次,应根据植物生长情况,酌情施用。

3.排灌

出苗期或苗期,如遇连晴不雨,可引水灌溉,以利出苗。干旱时可引水入畦沟灌溉,保持表土湿润。阴雨天要注意清沟排水,以免地内积水引起根茎腐烂。

川芎栽培技术,值得大家看一看,绝对很实用

(五)病虫害及其防治

1.病害

(1)白粉病:危害叶部,夏秋季高温多雨季节发病严重。叶背和叶柄出现白色粉状物,叶片逐渐变黄枯死。

防治方法:①收获后清园,将病株烧毁深埋,减少病源;②发病初期用5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或25%粉锈宁1500倍液喷雾防治。

(2)叶枯病:危害叶部,多发于5~7月。病叶上呈现多数不规则的褐色病斑,随后蔓延全部叶至枯死。

防治方法:①清洁田园;②用25%粉锈宁1000倍液喷雾防治;③与禾本科作物轮作。

川芎栽培技术,值得大家看一看,绝对很实用

(3)根腐病:危害根茎。染病根茎内部腐烂呈黄褐色、有特殊臭味的糨糊状,使地上部分逐渐凋萎枯死。

防治方法:①选无病健壮的苓子作种;②收获抚苓和苓杆时,拔除病株,集中销毁,并用石灰消毒病穴,或在周围喷50%托布津1000倍液;③与禾本科作物轮作;④发病初期用退菌特50%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灌注。

2.虫害

主要是茎节蛾,以幼虫危害茎秆,幼虫从心叶或鞘处蛀入茎秆,咬食节盘,危害苓子。

防治方法:①育苓阶段用80%美曲膦酯(敌百虫)1000倍液,喷杀第一、二代的老熟幼虫;②栽种前精选苓子,用40%乐果1000倍液浸种3~4小时。

川芎栽培技术,值得大家看一看,绝对很实用

三、采收与初加工

(一)采收

1.稻田川芎采收

川芎栽后第2年5月水稻移栽前采挖。选晴天,挖起全株,抖掉泥土,除去茎叶,晾晒在田间,水气干后,运回加工。

2.旱地或育种地川芎采收

以栽后第2年的5月下旬至6月上旬为最适采挖期。过早,地下根茎尚未充分成熟,产量低;过迟,则气温高,雨水多,根茎易腐烂。采挖宜选晴天,挖起全株。将根茎抖去泥土,除去茎叶,将根茎在田间稍晒后运回。

(二)初加工

运回的川芎根茎及时干燥,一般要炕干。烘炕时火力不宜过大,以免表皮炕焦。每天翻炕1次。2~3天后,根茎散发出浓郁香气时,放入竹笼里抖撞,除掉须根和泥土,烘至全干即为成品。一般稻田栽培产干川芎200kg左右,育种地亩产干川芎150~200kg,芎苓种500kg以上。

川芎栽培技术,值得大家看一看,绝对很实用

结语

本期内容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觉得有用,请在下方点赞、关注,转发给更多好友,感谢您的阅读和支持。

标签: 植物种植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