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种植

当前位置:主页 >>植物种植

种植试卷-附卷:土壤知识讲解及试题集

来源:习南公子|更新时间:2024-01-27|点击次数:
附卷:土壤知识讲解及试题集

特别申明:本文为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

附卷:土壤知识讲解及试题集附卷:土壤知识讲解及试题集

试题引入:

(2019年陕西宝鸡模拟)澳大利亚地势低平地区,地下水位较高,盐分容易随地下水蒸发而上升到地表,造成盐碱危害。科学家发现在南部小麦带(下图中阴影区)盐渍化农田上种植一种根系发达、吸水性强的盐生灌木滨藜,3~4年后,土壤盐分明显降低,并可在盐生灌木行间种植大麦、燕麦等作物,发展畜牧业。据此完成1~2。

附卷:土壤知识讲解及试题集

1.图中M地土壤盐分含量最低时为该地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2.种植滨藜能使土壤盐分明显降低的主要原因是

A.降低地下水位,吸收土壤盐分

B.枝叶茂盛,减少土壤水分蒸发

C.增加大气降水,稀释土壤盐分

D.根系较发达,增加土壤地下水

知识讲解:

概念:土壤是地球陆地表面由矿物质、有机质、水、空气和生物组成的具有肥力并能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

附卷:土壤知识讲解及试题集

土壤物质的主要作用:

(1)土壤矿物质:种类繁多,化学组成复杂,它直接影响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是作物养分的重要来源之一。

(2)有机质:含量的多少是衡量土壤肥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它和矿物质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土壤有机质按其分解程度分为新鲜有机质、半分解有机质和腐殖质。

腐殖质是指新鲜有机质经过酶的转化所形成的灰黑土色胶体物质,通过阳光杀灭了致病的有害菌病毒寄生虫后,保留其营养物质的土壤,一般占土壤有机质总量的85-90%以上。

腐殖质的主要作用有:

①作物养分的主要来源:腐殖质既含有氮、磷、 钾、硫、钙等大量元素,还有微量元素,经微生物分解可以释放出来供作物吸收利用。

②增强土壤的吸水、保肥能力:腐殖质是一种有机胶体,吸水保肥能力很强。

③改良土壤物理性质:腐殖质是形成团粒结构的良好胶结剂,可以提高粘重土壤的疏松度和通气性,改变砂土的松散状态。同时,由于它颜色较深,有利于吸收阳光,提高土壤温度。

④促进土壤植物的生长:腐殖质为植物生长提供了丰富的养分和能量,土壤酸碱适宜,因而有利植物生长,促进土壤养分的转化。

⑤作物生长发育:腐殖质在分解过程中产生的腐殖酸、有机酸、维生素及一些激素,对作物生育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可以增强呼吸和对养分的吸收,加速根系和地上部分的生长。

(3)土壤微生物:种类很多,人类利用微生物产生植物需要的一些养料。

微生物在土壤中的主要作用如下:

①分解有机质:作物的残根败叶和施入土壤中的有机肥料,只有经过土壤微生物的作用,才能腐烂分解,释放出营养元素,供作物利用;并且形成腐殖质,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

②分解矿物质:例如磷细菌能分解出磷矿石中的磷,钾细菌能分解出钾矿石中的钾,以利作物吸收利用。

③固定氮素:土壤中有一类叫做固氮菌的微生物,能利用空气中的氮素作食物,在它们死亡和分解后,这些氮素就能被作物吸收利用。

固氮菌分两种,一种是生长在豆科植物根瘤内的,叫根瘤菌,种豆能够肥田,就是因为根瘤菌的固氮作用增加了土壤里的氮素;另一类单独生活在土壤里就能固定氮气,叫自生固氮菌。

(4)水分

土壤是一个疏松多孔体,其中布满着大大小小蜂窝状的孔隙。存在于土壤毛管孔隙中的水分能被作物直接吸收利用,同时,还能溶解和输送土壤养分。

(5)土壤空气:土壤空气对作物种子发芽、根系发育、微生物活动及养分转化都有极大的影响。

人类活动对土壤的影响:

(1)不利影响:由于违反自然成土过程的规律,人类乱砍乱伐,乱扔垃圾、以及对有毒化学制剂的超量使用,水源污染,土壤污染,一些破坏良田土层的错误做法,造成了土壤退化,如肥力下降、水土流失、盐渍化、沼泽化和荒漠化等。

(2)积极改良

a排水与灌溉

通过合理的喷灌、滴灌、渗灌等灌溉技术及排水措施,对农田土壤水分进行调节,并影响其他因素,使土壤的水、肥、气、热及微生物状况处于良好状态,减轻土地盐碱化,向提高土壤肥力方向转化。(图片来自百度)

附卷:土壤知识讲解及试题集

b平整土地

如坡改梯田,从地形地貌发生改变,使坡地变为梯田和台地,可以减轻水土流失,从而提高了土壤的蓄水保肥能力,改善了土壤的生产条件。(图片来自百度)

附卷:土壤知识讲解及试题集

c、地膜覆盖

具有减轻雨滴打击、防止冲刷与土壤结皮形成的作用;可有效减少土壤水分的蒸发,天旱保墒(土壤中水分)、雨后提墒,促进作物对水分的吸收和生长发育,提高土壤水分的利用效率;能使土壤保持适宜的温度、湿度,使地温下降慢、高温持续时间长,利于肥料的腐熟和分解,提高土地肥力;还可抑制杂草生长。(图片来自百度)

附卷:土壤知识讲解及试题集

d、秸秆还田

优点:

①能有效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补充了土壤养分,改良土壤、加速生土熟化、提高土壤肥力。

②能有效改善土壤性状,增加团粒结构。

③能促进微生物活动,加速对有机物质的分解和矿物质养分的转化,提高土壤保水、保肥、供肥的能力,改善土壤理化性状。

④秸秆还田可减少化肥使用量。

⑤秸秆还田可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缺点

①秸秆还田量过大或不均匀易发生土壤微秸秆还田生物(即秸秆转化的微生物)与作物幼苗争夺养分的矛盾。

②秸秆翻压还田后,使土壤变得过松,孔隙大小比例不均、大孔隙过多。

③易发生病虫害。秸秆中的虫卵、带菌体等一些病虫害,在秸秆直接粉碎过程中无法杀死,还田后留在土壤里,病虫害直接发生或者越冬来年发生。现还没有有效的措施进行处理。(图片来自百度)

附卷:土壤知识讲解及试题集

e、轮作

在同一块田地上,有顺序地在季节间或年间轮换种植不同的作物或复种组合的一种种植方式。我国旱地多采用以禾谷类为主或禾谷类作物、经济作物与豆类作物的轮换,或与绿肥作物的轮换,有的水稻田实行与旱作物轮换种植的水旱轮作。

主要作用:

①防治病、虫、草害

如将感病的作物与未感病的作物实行轮作,可消灭或减少这种病菌在土壤中的数量,减轻病害。

合理的轮作是综合防除杂草的重要途径,因不同作物栽培过程中所运用的不同农业措施,对田间杂草有不同的抑制和防除作用。水旱轮作可在旱种的情况下抑制,并在淹水情况下使一些旱生型杂草丧失发芽能力。

②均衡利用土壤养分

各种作物从土壤中吸收各种养分的数量和比例各不相同。因此两类作物轮换种植可保证土壤养分的均衡利用,避免其片面消耗。

③调节土壤肥力

谷类作物和多年生牧草有庞大根群,可疏松土壤、改善土壤结构;绿肥作物和油料作物,可直接增加土壤有机质来源。

水旱轮作还可改变土壤的生态环境,增加水田土壤的非毛管孔隙,有利土壤通气和有机质分解,消除土壤中的有毒物质,并可促进土壤有益微生物的繁殖。

f、锄地

用锄头将土壤翻新,可以除去杂草,让农作物快速生长。

天气干旱时,通过锄地翻动土壤表面形成一个疏松的隔离层,切断上下层毛管的联系,防止跑墒。同时有利于植物的根向土壤深处生长,以便获取更多的水分和营养。

g、碾压土地

当土壤含水量较低时,进行碾地,使地表形成略为紧实的土层,一方面可以接通已断的毛细管,使底墒借毛管作用上升;另一方面可减少大孔隙,防止水汽扩散损失;同时使耕层上再形成一个平整而略松的薄层,保墒效果更好。

h、种植绿肥作物等

栽培绿肥以豆科作物为主,如紫云英、苜蓿、草木樨、柽麻、田菁、蚕豆、苕子、紫穗槐等;非豆科作物有肥田萝卜、荞麦等,以及各种水生绿肥。

①丰富土壤中的营养物质

绿肥作物施入土壤后,直接增加土壤养分。豆科绿肥的生物固氮作用,在氮素平衡中具有重要作用。

②改良土壤物理性状

提高土壤保水保肥性能。增强土壤缓冲性,加速脱盐和消除活性铝及游离铁的危害。

③保护土壤

净化、美化环境,抑制杂草危害等。

除此之外,人们还可以通过增施有机肥、割青沤肥、草田轮作、粮肥间套、扩种绿肥等措施,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使土壤越种越肥,产量越来越高。

实行深耕、增施有机肥料、给过酸的土壤(如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的红壤)施石灰等措施,可促进土壤中有益微生物的繁殖,发挥微生物提高土壤肥力的作用。

答案解析:

1.D 图中M地属于地中海气候,冬季气温较低,返盐作用弱;降水较多,淋盐作用强,故土壤盐分含量最低时为该地冬季。

2.A 滨藜是一种根系发达、吸水性强的盐生灌木,滨藜吸收水分多,使地下水位降低,从而减少土壤返盐;同时能够吸收土壤盐分,降低土壤盐分含量。

做题巩固:

(2017年山东潍坊模拟)我国农田垄作历史悠久,垄由高凸的垄台和低凹的垄沟组成。图1为“华北某乡镇驻地附近等高线地形图”,图2为“农田垄作景观图”。据此回答3~5题。

附卷:土壤知识讲解及试题集附卷:土壤知识讲解及试题集

3.农田垄作主要体现了人类活动对哪一自然条件的改造

A.气候 B.地形

C.土壤 D.水源

4.与平地耕作相比,该地进行农田垄作的好处有

A.利于农田的灌溉、施肥

B.缩小受光面积,减少水分蒸发

C.夜间散热慢,减轻冻害威胁

D.利于防涝,但不利于抗旱

5.该地进行垄作多年后,出现土壤流失、肥力下降等现象,其原因很可能是

A.常年降水丰富,暴雨冲刷

B.等高线密集,坡度大,侵蚀力强

C.沿垄沟走向土壤易被流水侵蚀

D.低山丘陵地形,土层薄,土质疏松

(2018年福建省福州市期末)田间自然垒结状态下单位容积土体(包括土粒和孔隙)的质量或重量(g/cm3),称为土壤容重。黄土区的严重土壤侵蚀导致养分的大量流失,土壤物理性质严重退化,主要表现在土壤容重的增加等。下表示意晋西黄土退耕区三种植被类型及旱作耕地的土壤容重分布情况。据此完成6~7题。

附卷:土壤知识讲解及试题集

6.据表可知

A.土壤容重随土层深度增加逐渐增大

B.人为耕作活动有利于提高土壤养分

C.自然恢复阔叶林保持水土效果最好

D.土层越深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容重差值越大

7.能减少当地耕地土壤容重的合理措施是

A.施用化肥 B.增施有机肥

C.掺施熟石灰 D.压实保墒

(2019年贵州省凯里高三模拟)20世纪50年代,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本科学家发明了地膜覆盖技术并应用于农业生产。近年来,我国西北地区采用黑白条带地膜覆盖法(如下图所示),即在垄中间用透光性高的白色塑料薄膜,垄两侧用透光性低的黑色塑料薄膜,以此提高农作物产量。据此完成8~10题。

附卷:土壤知识讲解及试题集

8.20世纪50年代,日本科学家发明的地膜覆盖技术最可能首先应用于

A.水稻种植 B.樱桃种植

C.蔬菜种植 D.棉花种植

9.垄两侧铺设黑色塑料薄膜可以

A.降低土壤湿度

B.抑制垄两侧杂草滋生

C.改善土壤肥力

D.促进作物光合作用

10.垄中间的白色塑料薄膜能够保持土壤中的水分,关键在于其能够

A.增加大气降水

B.减少地表下渗

C.增加地表径流

D.减少水分蒸发

(678工作室原创)1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黄花菜是多年生草本植物,根系深广,耐瘠、耐旱、耐盐碱,具有很强的吸水固土作用,对土壤要求不严,田边或山坡均可栽培,忌土壤过湿或积水,需水量较大,一般每年需浇水6~8次。大同市地处黄土高原北部边缘。黄花菜作为大同市的特色名产,主要种植于丘陵地带。下图为山西省大同市位置示意图。

附卷:土壤知识讲解及试题集

(1)评价大同市种植黄花菜的土壤条件。

(2)说明大同市长期种植黄花菜对当地土壤的改造作用。

(678工作室原创)12.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

我国南方湿润区的红层荒漠化,是指在红色泥质—粉砂质软岩出露地段,受人为干扰,地表原有的生态结构遭到破坏,在各种外力综合作用下,土层快速侵蚀,红层基岩或其风化壳裸露,呈现红色荒漠景观的变化过程。红层软岩具有粘土矿物和易溶盐类含量较高、弱胶结,红层软岩形成的岩石抗风化能力较弱等特点。所以,我国南方红层软岩区内的植被一旦遭到破坏形成红层荒漠化,就难以形成新的土壤。下图为我国南方某湿润地区红层软岩受人为干扰后不同演替阶段下的植物群落与土壤特征的变化图(牛肝地是指在红层软岩分布地区形成的以密集侵蚀沟和风化壳裸露为标志的类似荒漠景观的土地)。

附卷:土壤知识讲解及试题集附卷:土壤知识讲解及试题集

(1)指出该地区不同演替阶段下的植物群落与土壤变化特征。(4分)

(2)说明我国南方红色软岩区一旦遭到破坏后就很难形成新土壤的主要原因。(6分)

(3)列举我国南方湿润区红层荒漠化的主要人为因素。(6分)

(4)针对我国南方红层软岩区的红层荒漠化问题,请从农林业角度提出合理的治理措施。(6分)

(2016年广东省韶关市模拟)1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4分)

附卷:土壤知识讲解及试题集

阿尔梅里亚气候统计资料

春季

夏季

秋季

冬季

日均最高气温(℃)

19

27

28

18

日均最低气温(℃)

10

18

19

10

平均降水总量(mm)

19

8

14

25

平均降水天数(天)

4

1

2

5

阿尔梅里亚省位于西班牙南部,面积仅为8774平方千米,山地较多,土质瘠薄。自上世纪60年代末起,当地人民在山坡和沿海沙石滩上,将土壤改良成表层沙土、中间层为有机肥、下层系黏土的“三明治”结构,引水灌溉,建设塑料大棚生产蔬菜,成为“欧洲蔬菜之都”。为了提高蔬菜产量,有的温室农业还使用了无土栽培法(即人工配制的营养液放在塑料袋内作为植物生长的“土壤”,俗称水栽农业),无土栽培消耗大量的水和排放大量的废物,导致土壤退化。

(1)简述阿尔梅里亚的降水特征,并分析其成因。(8分)

(2)分析阿尔梅里亚的气候对当地土壤的影响。(4分)

(3)“三明治”结构土壤能很好地调节水肥气热,请说明“三明治”土壤的优点。(6分)

(4)分析当地无土栽培导致土壤退化的原因。(6分)

答案及解析:

3.C 农田垄作与平作相比较,改变的是土壤条件

4.A 农田垄作利于农田的灌溉和施肥。

5.C 该区域垄作可导致垄台和垄沟之间有较大地形坡度,流水冲刷容易导致水土流失,致使肥力下降。

6.C 从表中看自然恢复阔叶林容重低,说明自然恢复阔叶林保持水土效果最好。

7.B 减少当地耕地土壤容重的措施就是提高土壤养分和肥力,合理的是增施有机肥。

8.C 日本最初地膜覆盖技术最可能应用于单位面积产值较高的蔬菜种植。

9.B 垄两侧黑色薄膜由于透光率低,阳光多被薄膜吸收可减少杂草的光合作用,从而抑制垄两侧杂草滋生。

10.D 白色塑料薄膜的铺设,可减少土壤水分直接蒸发进人大气,将土壤中蒸发的水分拦截在薄膜内,再渗入土壤,达到保持土壤水分的作用。

11. (1)有利:地处黄土高原边缘,土层深厚,土质疏松。不利:土质疏松,雨季易蓄水,土壤水分过大;水土流失、土壤盐碱化严重,土壤贫瘠等。

(2)黄花菜根系发达,多年种植对盐碱地有明显的脱盐改土效应;根系可以牢牢抓住土地,在暴雨、洪涝后能有效防止水土流失;根系深广,增加土壤有机质,提高土壤肥力。

12. (1)随着植被退化,植物群落的生物量和多样性指数下降;(2分)土壤表层含水率(含水量)和有机质含量持续降低。(2分)

(2)红层软岩区的岩石较软,抗风化能力较弱,植被破坏后,原土壤层被侵蚀,基岩裸露;(2分)地形以丘陵为主,坡度较大,裸露的基岩坡面再次形成的风化物因失去植被保护也迅速被流水侵蚀搬运到坡下洼地沟谷,基岩再次裸露(,周而复始);(2分)南方地区降水量大,坡面流速快,流水侵蚀和搬运能力强,所以,我国红色软岩区一旦植被遭到破坏后就很难再形成新的土壤。(2分)

(3)滥砍滥伐;烧荒炼山;盲目或野蛮开垦;人为挖取表土(或过度利用)等(每点2分,任答3点得6分)

(4)植树造林,以发展经济林为主,增加农民收入;封山育林护林,保持水土,恢复森林生态功能;调整农业结构,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综合开发低山丘陵,发展多种经营,减轻土地压力等。(每点2分,任答3点得6分,其他答案合理也可酌情给分)

13.(1)特征:全年干旱少雨。成因: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降水稀少;冬季处于西风带的背风坡,降水稀少。

(2)当地年降水量小,植被稀少,土壤有机质含量低。

(3)上层沙土透水通气性好,可迅速接纳水肥,防止土壤水分很快蒸发,减少用水量;中间层有机肥,改良土壤结构,保持土壤水分,提升土壤肥力,利用作物根系生长;下层黏土,保水托肥,避免养分水分下渗,防止盐分上升。

(4)无土栽培法大量消耗该地区的地下水,进而使土壤盐分增高以至退化;造成大量废物和污染,尤其是化肥和杀虫剂的化学残余物,使土壤进一步退化。

老丁∣一个教地理的小学生

附卷:土壤知识讲解及试题集附卷:土壤知识讲解及试题集附卷:土壤知识讲解及试题集

2019年10月12日

标签: 植物种植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