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菇种植

当前位置:主页 >>植物种植 >> 菌菇种植

松乳菇可以人工种植吗(云南会泽县林下高效种养发展模式的推广应用、关键技术和效应分析)

来源:习南公子|更新时间:2024-01-21|点击次数:

多年来,会泽县按照“先行探索、及时总结、建立示范、逐步推开”的工作思路,立足当地实际情况,根据不同海拔、不同树种类型、不同植被类型和林种类型,不断试验与示范,总结出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林药、林菌、林鸡、林畜、林蜂”5种林下高效种养模式,取得良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一、林药模式

1.1 林药模式的推广应用

林药模式主要推广在者海镇拖茨村、大桥乡杨梅山村和雨碌乡白彝村、小米村等9个乡镇(街道)。此模式在会泽县具有久远的历史,是指充分合理利用林下空间、丰富的落叶腐殖质和林荫优势,结合中药材的生长特性,在林下合理种植耐荫中药材的一种生产模式。这种模式不仅节约肥料、人工、遮阴等成本,还通过松土、除草等中药材的种植管理,有效改良土壤,促进林木快速生长,提高林地利用率,实现了以种养林的良性循环。


1.2 林药模式的关键技术

在林下种植中药材,要选择适合气候条件、当地土壤,且药理成分高、商品性状好和经济价值高的药材品种,主要实行宽带种植,行距为3-7m,种植的中药材要距离林木60cm[4]。以种子播种或苗木移栽方式种植,一般种植深度以3-5cm为宜,如果种植太深,导致迟迟不出苗或腐烂;种植太浅,植株不能直立生长。在种植后,浇足定根水,以后根据土壤湿润度适时浇水,以保持土壤湿润,且加强除草、培土、浇水、生物防虫等中耕管理。比如,林下种植三七,要选择海拔在1000-2000m的松树林地,郁闭度为0.5-0.8,清理杂草、灌木,深耕后开沟理墒,墒面宽80-120cm、墒高30-40cm;在每年12月份至来年的1月份,移栽生长良好、无病斑、无损伤和健康的三七种苗,株距在10-15cm之间,行距在10-15cm之间。移栽以后,用稻草或松针覆盖,厚度以不露土为宜,具有保湿、保温和防杂草的作用。在干旱时节,保证土壤含水量在15%-35%之间;雨季来临前,为避雨防涝,在三七种植地的墒面上设置避雨设施,避雨膜相对于墒面的搭建高度在70-100cm之间。


1.3 林药模式的效应

会泽县以种植有机三七、滇重楼、白芨等耐阴中药材为主,经济效益非常显著,每亩可增收5000元以上。例如,茯苓是寄生于松树根下的药食两用菌类,自古被视为“中药四君子”之一。2021年,大桥乡杨梅山村合理利用林下空间,以采伐的松木和枯死松木作为菌床试种6亩云茯苓,于2022年初的云茯苓喜获丰收,亩产1000kg,15元/kg,亩产值上万元。会泽林下种植有限公司在林下种植三七200亩,每亩产35kg,2000元/kg,亩产值7万元,2021年10月被北京爱科赛尔认证中心有限公司认证且颁发“有机产品认证证书”。该县已与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在者海镇林场建立林下滇重楼实验基地,目前全县已建成林下中药材育苗基地3个、种植基地6个,培育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8个,发展种植林下白芨、滇重楼、三七等中药材2050亩,年实现产值1127.5万余元。

云南会泽县林下高效种养发展模式的推广应用、关键技术和效应分析

(来源:中机院)


二、林菌模式

2.1 林菌模式的推广应用

林菌模式主要推广在宝云街道拖姑村、火红乡耳子山村和者海镇拖茨村、五里牌村、新店子村等15个乡镇(街道),是会泽县林下种养的重要生产模式之一。该模式是以丰富的落叶腐殖质或玉米秸(麦秸)等农作物废料为主要材料,结合食用菌生长喜湿、喜阴的特点,利用林下空间昼夜温差小、氧气充足、光照强度低和空气湿度大的优势,在林下合理种植食用菌的一种生产模式。这种模式不仅简化栽培技术、节约生产成本,而且采摘食用菌后,所产生的废料又为林木生长提供肥料,相互间促进循环生长。同时,种植出的食用菌,具备天然、有机和营养,再现食用菌产品的原生价值。


2.2 林菌模式的关键技术

林下食用菌栽培方式,主要有林间地表栽植、林间覆土畦栽和林间立体栽植3种,可根据需要灵活选用[5]。选择4-5年的速生林地,且郁闭度0.7以上,对于林木长势弱的林地可搭建遮阳网,提高遮阴度,把食用菌棒或整好的菌料,在每年的4-10月移入林地,进行食用菌生产,平时加强温度、湿度控制和杂草清理等日常管理。比如,林下种植羊肚菌,要选择郁闭度0.7以上的松树林地,清理杂草、灌木,深耕后开沟理墒,以土质疏松、肥力好的腐殖土为宜。在每年10月底进行播种,将栽培种撒播至土壤中,播种完后,用松针或稻草覆盖表面,以2cm厚度覆盖为宜。羊肚菌栽培成功的关键,温度和湿度适宜。出菇的时期,土壤含水量在50%-60%之间,做到少量多次浇水原则。温度要保持在4-16℃之间,若遇低温天气,在羊肚菌栽培地的墒面上设置保温设施,保温膜相对于墒面的搭建高度在70-100cm之间。羊肚菌生长一般是丛生,成熟后要立即采摘,不然容易被虫害吞吃。


2.3 林菌模式的效益分析

会泽县以种植大球盖菇、羊肚菌、冬荪等食用菌为主,经济效益非常显著,每亩可增收5000元以上。例如,会泽艮发种植有限公司于2016年底在宝云街道拖姑村水瓦窑华山松林下,试种8亩羊肚菌,于2017年10月初成功采收上市,鲜品市场价160元/kg,干品每1600元/kg左右,亩产值2万余元,纯收益1.2万元,带动周边20多户群众在家门口有就近务工、林地出租、入股分红“三笔收入”,户均增收2万元以上。


会泽县林下食用菌种植呈现一定的规模化发展,年林下种植食用菌50万袋以上的企业有云南艮发、会泽旭蒙、会泽陆木等5家,在火红乡、待补镇、者海镇建立3个林下菌种培育中心,还在者海镇建立2个不同海拔高度的林下仿野生种植实验基地,着力研发适合会泽各乡镇种植的食用菌种。通过自主研发菌种,每亩节省1000元的菌种成本,3个林下菌种培育中心年可生产1000万袋菌包,有效保障了全县规模种植的菌种供应。现在,冬荪、大球盖菇、羊肚菌、红托竹荪、猴头菇、平菇、灵芝等7个食用菌品种,已试种成功,且正在人工驯化或试验松乳菇、桑黄、虎奶菌等6个新品种,其中自主培育种植的冬荪斩获2019年第12届中国义乌国际森林产品博览会金奖,全县已发展种植林下食用菌3650亩,年实现产值1830万余元。


三、林鸡模式

3.1 林鸡模式的推广应用

林鸡模式主要推广在田坝乡板坡村、乐业镇罗布古社区、者海镇拖茨村等12个乡镇(街道)。此模式是充分利用林下空间杂草、昆虫、树木落叶、果子多和活动空间大的特点,在林下放养或圈养鸡,并适当种植牧草或添加玉米等农副产品的一种生产模式。这种模式因林地空间空气清新、清爽舒适,适宜鸡的生长,且鸡食用林中的杂草、昆虫、树木落叶和果子,降低养殖成本和增强机体抵抗力,肉产品具有生态、健康的优点;同时,鸡粪成为树木的肥料和减少树林虫源,加快树木生长,形成以林“养”鸡、以鸡“育”林的互利共生循环链。


3.2 林鸡模式的关键技术

在林下养鸡,要选择适当平整的林地,搭盖鸡舍,作为鸡群休息、避风场所[6]。林下放养鸡群密度,原则上每亩林地放养80-100只为宜,且每群650只左右,实行全进全出制。实行分批轮放方式,每一林下区域喂养一个月后,将鸡群转换到另一林下区域,利于植被恢复和场地自然净化。早晚要补充以原汁原味的玉米、小麦、豌豆等农副产品,定期饲喂一定量的麸皮、油粕和豆粕和添加矿物质和微量元素,保证鸡的生长发育。做到不饲喂配合饲料,保证鸡肉的生态品质。平时要给予鸡群清洁的饮水,原则上每50-80只鸡设置1个饮水器。要时刻观察气候变化,如遇到气温降低或下雨,要及时将鸡群赶回鸡舍。为方便管理,可用吹哨的方式,进行活动训练,建立起“出舍-采食-归舍”的条件反射。一般放养到6个月左右即可出栏。 每年春、秋开展1次驱虫和鸡新城疫、禽流感等疫苗接种工作。


3.3 林鸡模式的效应

会泽县林下养鸡品种,以本地土鸡、乌骨鸡、三黄鸡为主,其中以本地土鸡养殖数量为最多。市场价格是一般肉鸡的2倍以上,因投资少、回报快,经济效益高,每亩可增收4000元以上。例如,田坝乡板坡村林下土鸡养殖基地,占地96.4亩,常年林下养殖本地土鸡1万余只,因其肉质鲜嫩、营养丰富和味道鲜香,土鸡和土鸡蛋畅销本地和昆明、曲靖等地,年出售成品土鸡1.6万余只,年纯收入30万余元,并注册“散坡鸡”商标。乐业镇罗强强养鸡家庭农场常年林下养殖土鸡 1.2 万只,年出售成品土鸡1.5万只,鸡蛋5万余枚,实现产值150万元,利润约35万元,被评为“云南省省级示范家庭农场”。目前,全县已建成林下养殖土鸡基地5个,培育专业合作社5个,示范带动1.1万林下养鸡户,年出栏林下成品鸡18万余只,实现产值1080万元。


四、林畜模式

4.1 林畜模式的推广应用

会泽县林畜模式主要推广在者海镇拖茨村、驾车乡野猪村、鲁纳乡新云村等8个乡镇(街道)。该模式是充分利用林下的闲置空间,在林下种植优质牧草品种和林地周边区围栏,进行放养与舍饲养殖相结合的一种林下养畜生产模式。这种模式在林下种植优质牧草,可防止水土流失和净化环境,提高土地复种指数;家畜在林下放养,活动空间大和食用牧草,肉质好,具有绿色、健康等特点;树叶与家畜的粪便混合,腐化后成为林木和牧草生长的有机肥,形成“林下种草、以草养畜、以粪养林或草”的林草畜一体化林下良性种养循环产业链。


4.2 林畜模式的关键技术

选择地势平坦、郁闭度0.7以下的林地,清理杂草、灌木,深耕后种植黑麦草、苜蓿、三叶草、巨菌草等优质牧草[7]。每亩林地可分别放养羊10只、牛6头和猪10头,白天让家畜在林下自由采食,晚上补喂一定数量的玉米、麦麸等精饲料。按照牲畜免疫程序,每年定期做好羊口蹄疫、羊小反刍兽疫、牛口蹄疫等疫苗接种工作,每年春、秋进行1次驱虫。


4.3 林畜模式的效益分析

会泽县以林下养殖羊、牛为主,因投资少、生效快,经济效益高,每亩增收5000元以上。例如,者海镇拖茨村的林下生态养殖基地,在林地周边建有养殖大棚25个,在松树下种植苜蓿、黑麦草、紫花等优质牧草35亩,科学养殖黑山羊100只,产值达20万元。会泽峰源种植专业合作社林下种植牧草710亩,常年养牛120头、羊100只,年产值达150万余元,先后取得“云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曲靖市重点龙头企业”“云南省示范家庭农场”等荣誉称号。目前,全县已培育林下养牛50头、养羊100只的养畜大户12户和养畜合作社5个,年出栏牛1300余头、羊2.2万余只,年实现产值2807.5万余元,其中林下养殖的火红黑山羊获国家地理标志认证。


五、林蜂模式

5.1 林蜂模式的推广应用

林蜂模式主要推广在马路乡弯弯寨、者海镇拖茨村、宝云街道拖姑村等12个乡镇(街道),是指充分利用林下植物种类多、花源丰富的优势,在林下放养蜜蜂,采集蜂蜜、蜂蛹等蜂产品的一种生产模式。这种模式不与农业、林业争水、争肥、争土地,茂盛的树木为蜜蜂群生活提供优良的空间环境的同时,蜜蜂群为植物授粉,促进植物繁殖和天然更新,实现“以林助养、以养促林”的良性循环。


5.2 林蜂模式的关键技术

放蜂箱(巢)的林区,要选择四周没有毒蜜源植物和接近清洁的水源点。每亩林下放蜂箱5-6个,蜂巢离地面40-50cm,蜂巢上盖防雨板[8]。在流蜜期,要采取弱群繁殖、强群取蜜、老王群取蜜和新王群繁殖等措施,以获得蜂蜜高产。要及时培育蜂王,以更换老王,加快繁殖速度。要培育适龄越冬蜂,让蜜蜂安全越冬和来年春繁提供良好的基础。在外界流蜜不多时,要提前给蜜蜂补足饲喂,保证蜂群繁殖,继箱蜂群大子脾有7-8张和平箱蜂群大子脾有5-6张;要充分利用老蜂酿制越冬食物,克服花期结束期,因饲喂糖水而出现盗蜂现象。平时要做好保温工作。


5.3 林蜂模式的效应

会泽县以养殖土蜂、胡蜂为主,经济效益显著,每亩可增收4000元以上。例如,马路乡弯弯寨村的养蜂大户王崇宪,养殖嗅觉灵敏、个体小、采集零星植物蜜源和采蜜周期较长的土蜂(又称中华蜂)60箱,每箱产7-8斤蜂蜜,年创收4万余元,并注册了“磊彬梓”养蜂商标。者海镇拖茨村的林下胡蜂养殖基地,科学养殖胡蜂1000巢,年实现经济收入80万元,且研发出一套胡蜂养殖用越冬装置,能控制胡蜂生存空间的温度和湿度,胡蜂的存活率得到提高,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实用新型技术发明专利。目前全县已建成林下养蜂大户18户,培育林下养蜂专业合作社7个,发展林下养蜂规模2.16万箱(巢),年产值达1155万余元。(作者:李培发,刘万洪,任 红,沈继平,雍俊荣,刘福高)

中机院起源于产业竞争情报监测,发展壮大于产业规划咨询,成名于国家级新城新区规划全链咨询。专注于产业及产业园区大数据、咨询、规划、设计、招商、运营托管。

标签: 菌菇种植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