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菇种植

当前位置:主页 >>植物种植 >> 菌菇种植

平菇小型工厂化种植(“野生菌”实现工厂化栽培 厂方:最大的问题仍是供不应求)

来源:习南公子|更新时间:2024-01-23|点击次数:

视频加载中...

央广网西双版纳8月9日消息(见习记者 魏文青)八月盛夏,培育室内陈列摆放的菌瓶里,经过灭菌接种的黑牛肝菌菌株争相冒出了头,散发出阵阵菌香,与野生牛肝菌外形所不同的是,这些菌子品相上乘、圆润饱满。作为“大山馈赠”的牛肝菌,一直以来只能应季生于荒野,无法人工培植,但经过科研人员的不懈努力,其中的黑牛肝菌如今在云南西双版纳州实现了工厂化栽培,与平菇、香菇、金针菇一样,成为了人们餐桌上的常客,并带动了当地相关产业的发展。

“野生菌”实现工厂化栽培  厂方:最大的问题仍是供不应求

正在生长中的人工黑牛肝菌 (央广网发 魏文青 摄)

中国首个自主研发的珍稀食用菌

在众多食用菌中,牛肝菌、羊肚菌、松茸菌、黑虎掌菌被称为“四大菌王”,其中牛肝菌由于其独特的生长环境以及地下菌丝神秘的萌发机制,长期以来无法人工培植。暗褐网柄牛肝菌是牛肝菌的一种,俗名黑牛肝菌,国内分布于云南、四川、广西和海南等地,而实现工厂化栽培的正是黑牛肝菌,对其完成人工驯化足足耗费了8年时间。

使鲜黑牛肝菌实现安全高效的工厂化量产的宏臻生物科技集团(后简称宏臻生物)技术总监纪开萍,原是西双版纳热带作物研究所一级研究员,30年来一直从事研究热带作物及食用菌的科研工作。2007年研究工作中的一次偶然发现,让她决定对黑牛肝菌进行深入的研究探索。“我是临沧人,在我家乡和西双版纳一样,黑牛肝菌是比较常吃的菌子,我发现它与其他牛肝菌差异很大。”纪开萍说。

经过多年不断地探究和反复实验,2015年,纪开萍等人终于完成了对黑牛肝菌野生种人工驯化、品种改良、种质保藏、良种培育及工厂化栽培全套技术体系的研发,纪开萍说:“我们建成了全球唯一一家鲜牛肝菌菌种保藏及工厂化栽培研发、生产基地。”

在研究成果指导下,黑牛肝菌得以在温室菌瓶里生长。基质装瓶、接菌、养菌、覆土、出菇、采收、包装、挖瓶等工序高度自动化,覆盖育种、栽培、养菌、出菇等全过程。“从优良菌株选育方法到液体菌种培养方法,以及菇房人工栽培暗褐网柄牛肝菌的方法。该系列研究在2010年、2011年、2013年分别获得授权发明专利3件。”云南省热带作物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倪书邦研究员说。这是中国首个从菌种至栽培技术全部自主研发的珍稀食用菌,目前宏臻生物已拥有近40项国家发明专利。

“野生菌”实现工厂化栽培  厂方:最大的问题仍是供不应求

可供销售的牛肝菌产品 (央广网发 魏文青 摄)

目前最大的问题仍是供不应求

在宏臻生物的培育室内,工作人员根据黑牛肝菌各生长时期对环境的不同要求,对湿度、二氧化碳浓度、风量大小等参数进行精确把控,确保高度模拟鲜牛肝菌的野外生长环境。

据悉,工作人员需要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中对菌菇进行切除,以此保证菌菇的品质。成熟采摘的菌菇单朵重量在110克到180克之间,肉质饱满肥厚,香味浓郁。“甚至比野生的味道还要更佳。”工作人员说,她表示虽然这种黑牛肝菌已经没有毒性,但仍建议顾客烹调熟了再食用。

如今,以纪开萍本人作为品牌形象的“牛夫人”牛肝菌在南博会亮相后,广受欢迎。现已经覆盖了全国大部分城市,成为市场上365天提供新鲜牛肝菌产品的唯一供货商。在获得出口认证后,远销美国、日本、荷兰、加拿大、西班牙等国。

据悉,牛肝菌产业的发展使西双版纳州及景洪市每年产生的数十万吨农作物秸秆、橡胶木木屑变废为宝,成为栽培原料,为社会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并助力脱贫攻坚。 收菇后,牛肝菌菌渣又可作为有机肥还田改良土壤,用于柚子、凤凰木、枇杷和桃树等经济林下仿生栽培,收获林果,实现菌、果和林木的多重收益。这种立体栽培模式,是食用菌产业与果林资源利用、农民增收相融合的全新模式。

“现在我们这个厂区16128平米,加上贵州基地产量约为22吨,但一朵菌的生产周期要45天,目前我们面临的问题仍是供不应求。”景洪宏臻生产部部长曾俊表示,虽然厂方开发了多种深加工食品,但由于11个中心城市需求量很大,目前鲜菌生产仍然追不上销售市场。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标签: 菌菇种植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