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

曲霉菌病的症状、诊断和防冶方法【库百科养殖网】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0-08-29|点击次数:

曲霉菌病的症状、诊断和防冶方法

鹅的曲霉菌病是由曲霉菌引起的真菌病。病的特征是在呼吸器官中(尤其是肺、气囊及支气管)发生炎症和小结节,故又称曲霉菌性肺炎。雏鹅的发病率很高,多呈急性爆发。成鹅常为个别散发。

诊断依据

一、临诊病状 自然感染的潜伏期为2~7天,人工感染为24小时。

幼鹅发生本病常呈急性经过,出壳后8天内的雏鹅尤易受感染,一个月内雏鹅,大多数在发病后2~3天内死亡,也有拖延到5天后才告终。雏鹅流行本病时,死亡高峰是在5~15天,3周龄以后逐渐下降。日龄较大的幼鹅及成年鹅呈个别散发,死亡率低,病程拖得长。

患鹅食欲显著减少,或完全废绝,精神沉郁,呆在一边,不爱活动,翅膀下垂,羽毛松乱,嗜眠,对外界反应冷漠。

随着病的发展,出现呼吸困难,张口伸颈,当张口吸气时,常见颈部气囊明显胀大,一起一伏,呼吸时如打呵欠和打喷嚏样,一般不发出明显的“咯咯”声。由于呼吸困难[https://www.613935.com/],颈向上前方伸得很快,一伸一缩,口黏膜和面部青紫,呼吸次数增加。由于腹式呼吸牵动,全身像航行的小木舟上下升动。或两翼扇动,尾巴上下摇动。当把雏鹅放到耳旁,细听可听到沙垭的水泡声。当气囊破裂,呼气时发出尖锐的“嘎嘎”声。有时患鹅流出浆液性鼻液。病的后期下痢,排出黄色或绿色的稀粪。

患鹅还会出现麻痹状态,或发生痉挛或阵发性抽搐。出现摇头,头向后弯,甚至不能保持平衡而跌倒。有的病例(7~20日龄)发生曲霉菌性眼炎,其特征是眼睑粘合而失明。当眼炎分泌物积蓄多时,便会使眼睑鼓凸。当幼鹅缺乏维生素A时,眼的疾患更为严重。有些慢性病例症状不太明显,病程可延至数周,逐步消瘦,死亡率甚高。

二、病理变化 本病的病理变化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曲霉菌传染的途径和侵入机体的部位,其发生的病变或呈局限性,或呈全身性。病变的主要特征是肺及气囊发生炎症,有时也发生于鼻腔、喉头、气管及支气管。典型病变则在肺部可见有针头大至粟粒大甚至更大的结节,颜色呈灰白色或淡黄色,这些小结节大量存在时,可融合为较大的结节。其特点是,结节质地柔软,富有弹性或如软骨状,或橡皮样,切面见有层次结构,其中心呈均质干酪样的坏死组织,内含的菌丝体呈丝绒状,边缘不整齐,周围有充血区。有些病例肺部出现局灶性或弥漫性肺炎,很少形成结节,在这种情况下,肺组织有肝变,发炎过程使部分肺泡发生水肿。在接近支气管的下部、气囊或腹腔浆膜上用肉眼可见蓝灰色或蓝绿色的干酪样块状物,或可见菌丝斑,呈圆形突起,中心稍凹陷,形似碟状,呈绿色或深褐色,用小棍子拨动时,可见到粉状物(实际上是真菌的孢子)飞扬。有些病例见肝脏肿大,同时还可见灰白色的小结节。

三、流行病学资料 健壮的鹅只,较能抵抗在自然情况下存在的曲霉菌孢子感染。当周围环境、孵化器、垫草、谷物、木屑、饲料、禽舍、地面和空气中被曲霉菌严重污染时,禽只吸入相当数量的孢子之后,才有可能引起发病。幼禽对烟色曲霉菌最易感染,常呈急性爆发。

当饲养管理不善,饲料粗劣,缺乏维生素A和B1;育雏室潮湿,通风不良;禽只过密集以及禽只健康不良时,更易造成本病的发生和流行,死亡率可达50%以上。但也有以下例子,即鹅群中只见个别或少数鹅只感染曲霉菌病,而同群其余鹅只仍然健康,这是由于个别或少数鹅只抵抗力较低或严重感染所致。

在被曲霉菌污染的环境里,禽只带菌率很高,当鹅群迁出被污染的环境之后,带菌率下降,至40日龄左右,霉菌在体内逐步减少以至消失。

在自然条件下,曲霉菌病主要是经呼吸道感染,禽只吸入曲霉菌孢.子而得病。本菌经消化道进入体内很难引起鹅只发病。

根据实际调查,家禽可在下列情况下感染曲霉菌而发病。

(1)当禽蛋外壳污染烟曲霉菌时,在孵化过程中,于八天之内霉菌能穿透蛋壳而使胚胎感染,孵出的雏鹅即出现症状。

(2)孵房不清洁,卫生较差,孵化器或用具(如棉胎、床、被单、草蔗等)没有经常清洗消毒,被曲霉菌严重污染时,刚出壳的雏鹅即可受到感染,几天后就出现症状。出壳后的雏鹅在这样的孵房或孵化器内停留的时间越长,受感染的机会就越多,禽只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越高。

(3)在雨季,空气潮湿,垫草、孵巢、保温器和饲槽发霉,没有及时做好清洁卫生工作,鹅只也容易感染本病。

(4)饲料贮藏不良,引起曲霉菌在其中大量繁殖,当禽只吃了这些受污染的饲料时,就可能吸入霉菌孢子而感染。

(5)运输种蛋所用的包装材料,贮藏室及用具等均可传递病原体。

在一般情况下,雏鹅出壳后感染曲霉菌后经48~72小时就开始发病和死亡,5~10日龄是本病的高峰期,以后逐渐减少,至2~3周龄基本停止死亡。

四、病原诊断 (一)病原特性

本病主要的病原体是烟色曲霉菌,是病原性霉菌中常见的一种。曲霉菌的孢子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中。烟色曲霉菌可产生毒素,具有对血液、神经和组织的毒害作用。此外,黑曲霉、黄曲霉等也具有不同程度的病原性。有时也可从病灶分离出青霉菌、白霉菌等。鹅只感染瑚霉菌造成死亡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霉菌的大量繁殖,形成呼吸道机械阻塞,引起禽只窒息而死;另一方面则由于吸收了霉菌毒素而引起中毒死亡。

烟曲霉菌的形态特点是其繁殖菌丝的分生孢子柄顶端为膨太的顶囊,呈特征性的烧瓶状,顶囊上的小梗产生球形或类球形分生孢子,成串球状,在顶囊上,呈放射状排列。孢子呈灰绿色或蓝绿色。

曲霉菌对物理及化学因素的抵抗力极强。120℃干热1小时或煮沸5分钟才可将其杀死。2%苛性钠、0.05%~0.5%的硫酸铜、2%~3%的石炭酸、0.01%~0.5%的过锰酸钾处理,短时间内不能使其死亡。而5%甲醛、0.3%的过氧乙酸及含氯的消毒剂,需要1~3小时方能杀死本菌。

将孢子接人幼鹅的气囊,是测定病原性霉菌致病力的一种有效的办法。

(二)实验室诊断

采取病鹅的肺或气囊壁上结节病灶(尤以结节中心的菌丝体为佳)少许,置载玻片上,加上1~2滴生理盐水,或10%的苛性钠(或苛性钾)少许,用针头划拉碎或用两块载玻片夹碎病料,盖上盖玻片后,镜检,在肺部结节中可见到曲霉菌的菌丝。在气囊、支气管病变等接触空气的病料,可见到分隔菌丝特征的分生孢子柄及孢子,即可作出诊断。有必要时可采取结节病灶,接种在沙保弱氏或马铃薯培养基上,做霉菌分离培养,观察菌落形态、颜色及结构,进行检查鉴定,才能确诊。

曲霉菌病的诊断,首先观察患鹅呼吸困难所表现的各种症状,尤其在张口吸气时,颈部气囊明显胀大,一起一伏,一般不发出“咯咯”声。其次是怀疑发生本病时,立即调查垫草、孵化器等工具、饲料是否发霉。第三是尽可能多剖检几只病例,根据特征性的病理变化进行综合分析。最后通过镜检找霉菌,对本病不难确诊。

防治策略

一、预防 (1)防止本病的发生最根本的办法是贯彻“预防为主”的措施。搞好孵房及育雏室的清洁卫生工作,不使用发霉的垫草和饲料,是预防本病的重要措施。

(2)孵房的孵化器、胚床、棉被等用具要保持清洁,经常消毒或翻晒。尤其在阴雨季节,为防止霉菌生长繁殖,可用福尔马林熏蒸。

(3)育雏室应注意通风换气。保持室内干燥、清洁,注意卫生,经常消毒。垫草(料)经常在烈日下翻晒。长期被烟曲霉污染的育雏室,在其土壤中、空气尘埃中含有大量的孢子,雏鹅进入之前,应彻底清扫,消毒,用福尔马林熏蒸,或用0.4%的过醋酸,或用5%石炭酸消毒,然后再垫上清洁的垫料。

(4)饲料的贮藏要合理,防止饲料受潮而长霉菌。

(5)当发生本病时,应及时将病鹅及可疑病鹅立即隔离。由于霉菌的生长繁殖特别快,必须在疾病发生期间,鹅舍、孵房、卵等应隔1~2天消毒1次。孵出的雏鹅应安置在与病鹅隔开的房舍内。

(6)对雏鹅应注意改善饲养管理,注意添加维生素及矿物质,提高鹅只的抵抗力。

二、治疗 对患病鹅只的治疗,一般难获得满意的效果,特别是在鹅只的呼吸道长出大量菌丝,肺部及气囊长出大量结节时,更无法取得满意的疗效。对一些症状较轻微的病鹅,可试用下列方法进行治疗:

(1)一旦发现鹅群发生本病、立即开展调查发病的原因,尽快更换垫料,或换去发霉的饲料,清理及消毒育雏室。挑出病鹅,及时隔离。有些养户买回雏鹅之后不久就发现雏鹅发病,应尽快请有关人员协助确诊,然后了解来自同一孵房的其他养户购买的雏鹅是否也发生本病,以确定本病是否来自孵房,找到“源头”之后,敦促孵房采取措施,杜绝本病的继续发生。

(2)对已发病的雏鹅进行治疗,尽量挽救(严重病例无治疗价值)。

制霉菌素:每千克体重1万~2万国际单位,拌料喂服,每天两次,连用3天。也可采取灌服。或每只雏鹅每日用3~5毫克拌料。喂3天,停2天,连续使用2~3个疗程。

卡那霉素(或其他抗菌药物):拌料按15~30毫克/千克,饮水按30~120毫克/千克,每天2~3次。其目的是防止继发或并发感染。

硫酸铜饮水:1:3000硫酸铜溶液饮水,连用3~5天。

碘制剂饮水:将碘1克、碘化钾1.5克加蒸馏水1300毫升,溶解后采用气管内或咽喉内注入,成年鹅4~5毫升/只,当日配制,当日使用,用时加热至25℃,一次注射。

金霉素:2%溶液肌肉注射,每天注射3次,每次2毫升,连用3天。这只是对少数病鹅进行治疗的方法,病鹅数量多时,操作不便。

克霉唑(抗真菌1号):每千克体重用50~100毫克。

两性霉素B:混饮,雏鹅每只用0.12毫克,1~2天1次,连用3~5天。

氟康唑:每千克料加20毫克,连用1~2周。

伊曲康唑:每千克料用20--40毫克,内服一次量按每千克饲料用5~10毫克,连用5~7天。

标签: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