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材种植

当前位置:主页 >>植物种植 >> 药材种植

日光温室丹参的种根育苗技术【库百科养殖网】

来源:习南公子|更新时间:2020-08-17|点击次数:

日光温室丹参的种根育苗技术

丹参为唇形科,鼠尾草,多年生直立草本植物。别名:紫丹参、红根、血参根、大红袍,原产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丹参植株优美,花朵清新可爱,可盆栽置于窗台,阳台观赏。日光温室丹参种根育苗技术破解了冀北山区生育期短、光热资源有限造成的人工栽培丹参产量低、生长周期长(种子繁殖需两年)、经济效益不高等问题,通过延长丹参生育期,在保证药材质量达 到国家药典标准的基础上,有效地提高了单位面积产量,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相统一。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这一技术:

1.jpg

一、种根选择

1.种根来源:南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培育的三倍体丹参组培苗,经繁种田生长一年,无变异、无退化、无病虫害,可作种根来源。

2.种根采收时间:丹参种根采收时间应迟于丹参采收时间,即在繁种田丹参地上部枯萎后,土壤上冻前采收。采收时土壤干湿度要适宜,选晴天沿畦或垄的一端将根挖出。

3.种根标准:在繁种田内,选择直径0.5~1.0厘米,外皮鲜红色,新鲜无疤痕、无病虫害感染的丹参根作种根;也可选顶端有宿芽3~5个或有茎痕,上部紫棕色或棕黑色、下部紫红色,无损伤、无病虫害感染,并带有1.5~2.5厘米长细根的芦头作种根。为保持种根水分,对采收过程中种根上带的泥土可不抖落掉。

二、种根管理

1.筐藏管理:经挑选后,对符合标准的丹参种根可自然堆放在竹制或荆条编制的筐中,白天通风晾晒,早晚盖苫布防寒保温。筐藏丹参种根以根变软、皮褶皱为宜,要注意防止高温高湿导致种根发霉腐烂。

2.沙藏处理:选背风向阳、地势高燥、土层深厚的地块,挖沙藏沟,宽2米、深0.5米,长度根据种根数量确定。沙藏处理的沙子最好选用经水清洗,颗粒细小的河沙。按一层种根一层沙(厚5厘米),依次将丹参种根码放到沟内,踩实,种根码放4层后,在其上覆盖25~30厘米厚的沙子,顶层沙子经踩实后应略高于周围土层,并覆盖50厘米厚的作物秸秆。

三、种根育苗

1.育苗日光温室:丹参种根育苗采用冀优Ⅱ型或其改进型日光温室。

2.育苗时间:用丹参种根育苗的,一般在露地栽植前3个月(1月底至2月初)开始起根,经7~10天催芽后育苗;用芦头育苗的,育苗时间一般在露地栽植前两个半月(2月中下旬)开始起芦头,经7~10天催芽后育苗。

3.催芽:将丹参从沙藏沟中取出,平铺在日光温室地面,种根厚不超过10厘米,保持日光温室室温3~5℃,并勤通风。若室温过高,在加大通风量降低室温的同时,应及时翻倒种根,以防腐烂。对于发霉的种根,应及早从种根堆中捡出,单独存放,根据霉烂的程度,决定是否继续使用。

4.育苗土配置:选择未种植过丹参、蔬菜、花生的田园土与腐熟的牛粪(或猪粪)按(3~4)∶1的比例配制育苗土,之后过筛待用。育苗方式不同对营养土的使用有差异。采用营养杯育苗的,营养土应堆放在日光温室内便于人工操作和运距最短的位置;采用平畦育苗的,应将营养土平铺在育苗畦内,厚10厘米以上。

5.制作种栽:用锋利的剪刀或刀片按长6厘米,截取丹参中上部种根或芦头制作种栽。用种根制作的种栽和用芦头制作的种栽要单独存放,分别栽植。为避免栽植过程中种栽倒置,种栽上部应剪成平面,下部剪成斜面,且种栽上下切面都要平整、光滑。对制作种栽过程中使用的剪刀或刀片,要用75%乙醇溶液或高锰酸钾500~1000倍液浸泡消毒。

6.栽植:采用营养杯育苗的,营养杯规格应为上口径宽8厘米、高12厘米、杯底有渗透孔的降解杯或塑料杯。育苗时先将营养土装入营养杯内至1/4处,再按生长方向插入丹参种栽,种栽周围用营养土填实、上面覆盖1厘米厚的细土,然后按实、浇透水。采用畦栽育苗的,在保证栽植畦水平的基础上,按行距10厘米、深6厘米开沟,再按株距6厘米将种栽按生长方向斜插入营养土中,再在种栽上覆盖1厘米厚细土,踏实、浇透水。

7.田间管理:栽植后至出苗前管理。采用种根育苗的,萌发出苗时间为1个月左右;采用芦头育苗的,萌发出苗时间为10天左右。其间管理的关键是保持育苗土湿润;通过日光温室放顶风,辅助放裙风增加通风量,保持5厘米土层地温稳定在10~15℃;及时检查种根情况,剔除霉烂种根。出苗后至移栽前管理。当50%以上幼苗出土后,利用微喷或喷壶将幼苗顶起的盖土浇落。控制浇水次数,实行干湿交替和增加通风量,培育壮苗。通过摘心等措施控制徒长苗,及时拔除营养杯中或育苗田的杂草。大田移栽前一周,根据天气情况揭膜炼苗。移栽前一天,将营养杯或育苗田浇透水。

丹参根肥厚,肉质,外面朱红色,内面白色,茎直立,高40~2000px。奇数羽状复叶,卵圆形或椭圆状卵圆形或宽披针形。轮伞花序顶生或腋生,苞片披针形,花萼钟形,带紫色,花冠紫蓝色,小坚果黑色,椭圆形,4~8月开花,花后见果。丹参气候温和,光照充足,空气湿润的环境,耐寒,在肥沃的砂质壤土上生长良好。丹参根入药,有祛瘀、生新、活血、调经等效用,主治子宫出血,月经不调,血瘀,腹痛,经痛,经闭。此外亦治神经性衰弱失眠,关节痛,贫血,乳腺炎,淋巴腺炎,关节炎,疮疖痛肿,丹毒,急慢性肝炎,肾孟肾炎,跌打损伤,晚期血吸虫病肝脾肿大,癫癎。

丹参食疗

丹参红枣粥,理气行滞,活血化瘀

原料: 丹参30克,糯米100克,大枣30克,红糖20克。

做法: 将丹参、大枣洗净,放入药罐中,加清水适量,浸泡片刻,煮沸一刻钟,去渣取汁与糯米一同煮粥,待熟后调入红糖后食用。

功效:理气行滞,活血化瘀。适用于风湿性心脏病气滞血瘀,症见面色晦黯或两颧紫红,唇甲青灰,头晕乏力,心悸怔忡,咳嗽甚则咯血,胸闷气喘,或见心痛,胁下痞块,肢体浮肿,舌质紫黯,或有瘀点,脉细数。

丹参的栽培技术

(1)育苗技术:及时采集种子,将种子用30~35℃温水浸泡10~12h,装入催芽布袋中,置于温度25~30℃、湿度95%以上的环境中催芽,有40~60%的种子露胚根后即可播种。播前整地,灌足底墒水,做宽8 m的苗床,按株行距3×75px进行播种,播后覆土25px,及时浇水,及时中耕除草,施追肥,苗高150px时即可出圃定植。

(2)栽培技术:选择肥沃的砂质壤土,按行距36~1000px栽种,栽后及时浇水,适时中耕除草,生长期每月施肥一次。丹参在不收取种子的情况下应及早摘掉花絮。

采收加工

丹参生长次年即可采集药材。采收时间为12月中旬地上部枯萎或翌年春萌发前采挖。先将地上茎叶除去,在畦一端开一深沟使参根露出。顺畦向前挖出完整的根条,防止挖断。挖出后,剪去残茎。如需条丹参,可将直径20px以上的根条在母根处切下,顺条理齐,曝晒,不时翻动,七八成干时,扎成小把,再曝晒至干,装箱即成“条丹参”。如不分粗细。晒干去杂后装入麻袋则称统丹参。

标签: 药材种植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