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材种植

当前位置:主页 >>植物种植 >> 药材种植

蕨麻的种植(是药还是食品 青海蕨麻如何突破发展瓶颈)

来源:习南公子|更新时间:2024-01-14|点击次数:

本报记者 赵俊杰

蕨麻遭遇困境

提起蕨麻,不得不说省政协委员、青海民族大学生态环境与资源学院教授李军乔。李军乔潜心研究蕨麻22年,将野生蕨麻培育成为人工种植,现已在我省海北、黄南等地广泛种植。

蕨麻人工试种成功后,李军乔想进一步研发蕨麻高附加值产品,延伸蕨麻的产业链。蕨麻要做成产业链,需要后期的产品做支撑。蕨麻人工试种成功后,李军乔着手做蕨麻产品,先后研发了蕨麻饮料、蕨麻粉等高附加值产品,从省科技厅申请了名为《蕨麻深加工产品关键技术及产业化》项目。该项目中有一部分工作是要做成产品上市的。按照省上的规定,企业生产上市以前,先要在实验室把产品做出来,然后拿着产品到省相关部门去申请企业标准。

当产品做出来后,李军乔拿着产品到省相关部门申请时遇到难题。李军乔说,相关工作人员告诉她,在她之前有好多企业申请蕨麻产品上市,但遭到广东一名职业打假人的举报,举报的内容是蕨麻作为食品上市未得到相关部门的认证。

李军乔查阅了众多资料,一千多年前,相关书籍记载将蕨麻作为药品广泛使用,而民间作为食品也有记载。其中,《西宁府新志》中将蕨麻记载为“蔬之类”。李军乔很纳闷,吃了这么多年的蕨麻突然告知不是食品,难以服众。

亟待出台地方标准

“蕨麻若确定为不是食品,只能作为一种农产品在市场流通,而不能生产高附加值的产品,这对蕨麻的产业发展极为不利。”李军乔说,一种产业的发展需要产业链的支撑,否则难以真正发挥蕨麻的效益。

从最初的野生培育到现在广泛种植,蕨麻作为一种高原地区生长种植的产品,备受消费者青睐,李军乔一直努力为蕨麻正名。“蕨麻已进入国家药品目录,但没有纳入国家食品目录,制约了蕨麻产业化的发展和精准扶贫的进程。”李军乔说,在民间蕨麻作为食用产品已广泛使用,现在到了产业化发展的地步突然被叫停,对蕨麻的发展以及广大种植户带来不小的损失。

在李军乔的努力下,蕨麻又迎来发展的曙光。李军乔说,去年,省上的相关部门同意让她先做省内蕨麻的地方食品安全标准,这样至少在省内可以生产,待条件成熟后逐步在全国推广。

目前,李军乔正在做蕨麻的地方食品安全标准项目。但做这个项目需要十批次的成份研究和检测,需要项目的支撑,李军乔希望相关部门审批科研经费,使得蕨麻地方食品安全标准尽快出台,为蕨麻产业化发展打下基础。

青海蕨麻品质全国最优

经过多年的栽培,蕨麻已在青海、甘肃、西藏等地广泛种植,种植面积达到4万亩,其中,青海省内的种植面积达到3万余亩。李军乔说,据测算,一亩地的蕨麻产值达到3万元,纯收益1.5万元。如今,蕨麻已成为黄南藏族自治州的一大产业。

青海蕨麻品质全国最优,这在科研界和消费者中得到认可。如果能够大面积种植成功,青海蕨麻走上品牌之路的愿望就有了坚实的基础。李军乔说,近几年来,蕨麻人工种植成功之后,作为农作物大面积种植,增加了当地群众的收入。青海的大部分地区是适宜蕨麻生长,为我省规模化种植提供了基础条件。

纵观全国,蕨麻深加工尚属空白,几乎没有高知名度的相关产品上市,这对青海蕨麻的品牌之路来说,是难得的机会。如果蕨麻作为一种食品得到相关部门的认可,这对青海蕨麻的大规模推广,以及精深加工有着非凡的意义。

李军乔说,蕨麻除了作为一种农作物为种植户带来收益,一棵蕨麻能覆盖3平方米至5平方米的土地。作为多年生草本匍匐茎植物,蕨麻的生长方式非常有利于生态保护。蕨麻对生长环境的要求不高,不管是川水、浅山还是脑山,它都可以生长,这对绿化环境、保持草场水土的贡献着实不小。也正因为,我省已将野生蕨麻列入了禁止采挖的野生植物名单。

延伸产业链的好处

目前,蕨麻已研发成饮料、果蔬粉等深加工产品,还研发成治疗乙肝的新药、抗缺氧的保健品、以及化妆品等新产品。李军乔说,从种植栽培、原材料的提供,到食品保健品、药品、化妆品等整个产业链形成后,带来的效益显而易见。延伸蕨麻产业链对青海的产业结构、经济发展、农牧民脱贫致富等方面都具有很大的作用,而且蕨麻培育成功后,减少了对野生蕨麻的采摘,保护了原产地的生态。蕨麻现在遇到的瓶颈若及时得到解决,对今后的发展好处多。

两会分组讨论中,省政协委员李军乔提到青海蕨麻遭遇的新问题。李军乔建议,将青海蕨麻纳入国家食品目录,解决青海蕨麻产业化发展当中的瓶颈。

蕨麻,一种口感香甜的食物,经常出现在青海人的餐桌上,因富含维生素、氨基酸,被青海人形象地称为“人参果”。2018年年底,原本处于良性发展的青海蕨麻产业遭遇困境,由此引发蕨麻是药还是食品的讨论。

来源: 西海都市报

关注同花顺财经微信公众号(ths518),获取更多财经资讯

标签: 药材种植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