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种植

当前位置:主页 >>植物种植

春砂仁的种植技术视频(直播带货、创作墙绘,岭南师院5300多名师生走进乡村开展实践)

来源:习南公子|更新时间:2023-11-09|点击次数:

走进田间地头做科研、架起直播平台带货、与乡村学生结成“云支教”对子、拿起画笔扮靓乡村……今年暑假,岭南师范学院(下称“岭南师院”)5000多名学生、300名教师奔赴广袤乡村,发挥专业特长,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为村民办实事、解难题,在实践中成长成才。

田间地头做“实”科研

湛江市作为广东省农业大市,特色南药资源丰富,是道地南药主产区之一,其中广藿香、穿心莲、高良姜、香附等南药均为国内著名的湛江道地药材。近年来,南药成为湛江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

岭南师院地理科学学院“南药飘香”社会实践队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开展广藿香的南药资源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研究。师生们将实验室里的组培研究成果,运用到道地药材种植中,提高药材种植成功率。

团队相关负责人介绍,未来,他们希望通过“高校科研团队+镇政府+企业+示范基地”模式,推动品种选择、种植、加工、销售一体化的全产业链发展,实现带动人口就业、闲置土地高效利用、农民增产增收的联动效应。

获得过“挑战杯”省级铜奖、“互联网+”省级银奖的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岭先行”社会实践队同样将目光聚焦农产品。团队成员实地调研春砂仁种植地,与当地农民签订春砂仁种植协议,推动科研成果落地,转化为产品。

直播带货、创作墙绘,岭南师院5300多名师生走进乡村开展实践

“岭先行”社会实践队实地调研春砂仁种植地。学校供图

各施所长,做“实”科研。岭南师院青年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创业实践相结合,围绕广东粤西特色农产品产业发展进行调研,把技术送到田间地头,助力破解乡村“科技荒”难题。

网络直播盘“活”产业

乡村振兴,产业振兴是关键。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农业”迸发活力,岭南师院学生也利用互联网等渠道,开启直播,为乡村特色农产品代言。

“欢迎来到直播间,我们现在位于雷州半岛西海岸的流沙村珍珠加工室,今天将为大家讲述南珠的故事。”在被誉为“中国南珠第一村”的雷州流沙村,岭南师院“朝阳行”社会实践队推出了4场带货直播,溯源中国南珠的培育、生产、加工过程,传播南珠文化知识,推动南珠产品销售。

几场下来,直播总点赞量达21.2万,企业增粉2200余人,带动珍珠产品销售近万元,促进农民增收,也推动了乡村传统农产品、海产品的品牌文化传播。

直播带货、创作墙绘,岭南师院5300多名师生走进乡村开展实践

实践队员直播带货,讲活“南珠”文化。陈一辉摄

在湛江市坡头区乾塘荷花世界的“乡土直播间”,岭南师院“莲梦”社会实践队队员欧奕锋系统介绍了乾塘莲藕的绿色种植方式,讲活了荷花一身都是宝的故事。

同学们的表现,得到湛江市乡土农业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江梦宇的点赞。“乡村振兴激发青春无限力量。”她说,在同学们的身上,涌现出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好青年的优秀品质,这正是乡村发展所需要的。

“云端”支教传递知识

乡村振兴,教育先行。岭南师院作为具有百年师范教育传统的高校,培养了一批批师范人才。广阔的乡村天地,为青年学生提供了历练的舞台。

今年暑假,岭南师院依托“三下乡”活动平台,以“云支教”行动为有效载体,4000多名岭南师院大学生志愿者分期分批,与湛江市3600多名学生结成对子,通过线上方式,为他们提供学业帮扶、综合素养提升等支教服务。

“这段时间,通过知识讲解、习题评讲,我感受到艾婷那颗好学的心,她上课积极回应,进步很大。”自结对以来,岭南师院数学与统计学院学生许凤婷经常与江门开平市澄江小学学生马艾婷交流。“我会继续努力,为乡村学生讲好知识。”许凤婷说道。

直播带货、创作墙绘,岭南师院5300多名师生走进乡村开展实践

4000多名岭师学生开启暑假云端支教社会实践。李云鹏摄

“梦·相随”社会实践队录制红树林科普微课,“萌芽”社会实践队制作防溺水微课……一批课程投放到“云支教”公益云课堂,涵盖党史教育、心理健康、低碳环保、防溺水等主题,实现支教资源的数字化管理、网络化传播。

岭南师院66支文化支教队,以海岛教育综合改革为切入点,聚焦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深入分析农村中小学师资力量、教学设备、学生资质等方面的情况,针对不同科目制作了1000多份课件和微课视频,并将这些教学素材在当地中小学进行复制推广,助力提升乡村中小学教学质量。

为美丽乡村“提笔上色”

国旗与东方之龙,寓意中国抗疫的众志成城;鲜艳的红花,代表疫情散去,春暖花开;红色“中国”字样,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以及对疫情消散的信心……在“创意绘画——口罩上的世界”抗疫课堂上,岭南师院“青里”社会实践队指导孩子们拿起画笔,描绘心中的美好愿望。

以美育人、以文化人。岭南师院青年学生背起行囊,来到乡村,把文明乡风绘在墙上,为美丽乡村“提笔上色”。

“优雅乡村行”社会实践队通过墙绘、空地设计等方式,为100平方米老旧墙面穿上了弘扬红色文化和农耕文化的“新衣”;在廉江石城上县小学,“红帆”实践队为当地小学生带去非遗艺术剪纸课;在廉江中塘沙田仔村,“染色季”实践队就地取材、取色、浸布、扎布,教村民和孩子们扎染……

直播带货、创作墙绘,岭南师院5300多名师生走进乡村开展实践

实践队员打造“三维立体灶台”旅游打卡点。唐瑜蔚摄

岭南师院美术与设计学院17支社会实践队将传统和创新融合,为乡村中小学生带去中国水墨画、中国书法、非遗扎染、传统剪纸、名人画、口罩创意绘画等多种美育课堂,帮助乡村孩子在美的滋养下更好地成长。

“广阔乡村,大有可为。”岭南师院团委书记林仲彦介绍,今年暑期,学校组建了200支社会实践队,以“线上为主,线下为辅”的实践形式,深入乡村海岛、学校社区、企业工厂开展专业化、精准化社会实践,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贡献青春力量。

【记者】汪祥波

【通讯员】梁燕飞 郭莉敏

【作者】 汪祥波

广东教育头条

标签: 植物种植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