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种植

当前位置:主页 >>植物种植

山西大同党参种植(金融赋能 精准发力 山西银保行业金融扶贫成效显著)

来源:习南公子|更新时间:2023-11-22|点击次数:
金融赋能 精准发力 山西银保行业金融扶贫成效显著

从银行扶贫到保险扶贫、从信贷扶贫到产业扶贫、从金融创新到科技助力……近年来,“扶贫”一直都是山西银行保险业的关键词。为了确保助推脱贫攻坚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和工作落实,全省银行保险业认真贯彻扶贫工作,将助推脱贫攻坚作为重要政治任务,着眼大局,强化担当。“实”字当头,“干”字为先。山西银保监局党委班子成员先后30余次带队赴贫困县实地调研督导、20余次主持召开金融扶贫专题会议,责任处室先后50余次就金融扶贫工作牵头印发文件、报送扶贫报告160余份。目前,全省银保行业的扶贫成效显著,全省扶贫小额信贷从无到有,覆盖率超40%,当年累放连续4年位居全国前列;全省农业保险户均保障较2016年增长51.92%至1.24万元,深度贫困地区农业风险保障较2016年翻8番,贫困人口就医报销比例提高到90%以上。

“四个坚持”为扶贫提质增效

为更好地落实全省金融扶贫工作,山西银保监局通过“四个坚持”为扶贫提质增效,即坚持金融支持与产业发展相融合,扶贫信贷投放力度持续加大;坚持全面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统筹,金融资源重点向深贫地区倾斜;坚持精准投放和风险防控两手抓,扶贫小额信贷成为重要品牌;坚持提升保障和强化理赔相促进,保险扶贫工作扎实深入推进。

为了坚持金融支持与产业发展相融合,山西银保监局紧紧围绕“一村一品一主体”等产业建设需要,印发工作要点,组织制定信贷计划,召开推进会议,强化监测研判,采用窗口指导、约谈通报等措施,持续推动金融精准扶贫工作。截至今年三季度末,全省金融精准扶贫贷款余额963.23亿元,同比增长11.46%,其中,一半以上为产业带动精准扶贫贷款,一大批有明显地方特色的杂粮、畜禽、食用菌、干鲜果、中药材等种养殖业得到深度开发。

据山西晚报记者了解,在扶贫过程中,山西银保机构不断进行创新,多个扶贫模式正在全国范围内被推广。如今,农发行的产业扶贫“吕梁模式”已在全国7省份13县市落地推广;农行山西省分行“委贷+自贷”模式被国务院扶贫办录入全国银行业金融扶贫典型案例目录。

为了让金融资源重点向深贫地区倾斜,山西银保监局出台专门意见,建立专门制度,将深度贫困地区作为扶贫信贷专项督查重点,全省58个贫困县全部实现基础金融服务网点全覆盖。截至今年三季度末,全省深度贫困县各项贷款余额389.83亿元,贷款增速高于全省贷款增速2.33个百分点。选择深度贫困县临县作为保险扶贫示范县,探索的“两减四推一倾斜”模式在全省推广,深度贫困地区农业风险保障较2016年翻8番至41.83亿元,共减免保费1335万元。

如今,扶贫小额信贷已经成为山西银保行业扶贫的重要品牌。据介绍,山西银保监局明确1145个乡镇主责银行,细化35项包干责任,专项督查覆盖30%以上乡镇,督促落实乡镇包干责任制、首问负责制和尽职免责制度,实现“精准投放、能贷尽贷”目标;组织风险评估,出台专门意见,召开专题会议,强化监测预警,压实主体责任,动员基层力量,落实“规范管理、防范风险”要求。2015年以来,全省累计为52.04万户次建档立卡贫困户发放扶贫小额信贷235.57亿元,覆盖率超过40%,逾期率显著低于各项贷款水平。疫情发生以来,全省累计为5172户受疫情影响贫困户办理延期还款2.46亿元,助推生产恢复发展。

此外,在保险扶贫中,山西完善机制、明确目标、细化要求、按月监测、组织座谈、实地督导,推动持续提升保险扶贫质效。今年以来,全省保险业累计提供风险保障2.24万亿元,赔付支出7.36亿元,户均保障金额从2016年的2523.16元增加至2020年的20.96万元,大病保险和补充医保贫困户就医报销比例提高到90%以上,累计为365.92万参保人口提供脱(返)贫责任险风险保障5562.82亿元、赔付支出4657万元、受益2.57万人次/户次。减费政策实施以来,全省累计为101.96万户次农户减免保费2834万元。

银保联动 创特色金融服务

在精准帮扶助力脱贫过程中,银行保险业共同联动,亦成为山西金融扶贫的一大亮点。

大同市云州区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素有“黄花之乡”的美誉。由于黄花全部为露天种植,从生长到采摘阶段非常容易受到炭疽病、褐斑病、白绢病等病害以及暴雨、内涝、雹灾、风灾等多种自然灾害的侵袭,特别是采摘期内黄花角(花蕾)一旦被冰雹打落,将导致整体绝收全损,使种植户“望花兴叹”,各种灾害成了广大种植户的“心头之痛”,更是农民不愿或不敢放手发展黄花种植产业的一道沟坎。

近年来,山西的相关金融机构和监管部门早就与当地的产业龙头联手,聚焦“一村一品一主体”,配合地方政府精准发力,打造起了自己的“黄花金融”,将黄花培育为当地群众脱贫致富“摇钱草”。帮扶的形式也不仅仅是信贷产品,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正在借助自身的网络优势和科技力量,打通线上和线下的销售渠道,帮助整个产业健康发展。

如今,“大同黄花”已入选全国产业扶贫典型案例,被誉为“小黄花,大产业”。

早在2015年,大同市云州区委、区政府对黄花种植业实地调研后,就将目光投向了“保险”这一经济补偿工具,将其作为当地扶贫产业政策完善配套手段之一,把保险机制纳入到产业政策工具箱中,动议选择国有央企中国人保财险山西省分公司独家试点开发相关保险产品。

人保财险山西省分公司在山西银保监局指导下,积极与大同市云州区农委、区黄花产业发展办公室专业技术人员紧密协作,数次深入黄花种植大村,在田间地头、百姓炕头与黄花种植户交流探讨,多次修改保险方案,于2016年初完成了“黄花种植保险”条款的定稿与报批。同年,又开发报批了“黄花目标价格保险”产品,实现自然灾害与市场波动的“双保险”,有力保障了当地黄花产业的发展,为当地打赢脱贫攻坚战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山西银保监局带动下,大同开展了黄花保险保费补贴试点,筹集并设立农业保险风险基金,执行地方特色农业保险补贴政策,确定对黄花种植保险、目标价格指数保险进行补贴。

监管及时跟进,银行保险联动发力,支持黄花保险由点到面,由小到大发展。在山西保险行业为黄花产业实现“双保险”的同时,银行同样在进行创新,除了信贷帮扶,亦通过探索与当地龙头产业、村集体、担保机构、保险公司等多方面的合作,加大产业扶贫力度。

来自山西银保监局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末,保险公司承保黄花23.62万亩,保费收入2144.44万元,提供风险保障5.89亿元,2019年,黄花种植保险赔付率106.5%。全省银行业直接投放黄花种植加工产业贷款1.45亿元,涉及黄花种植面积5.2万亩,扶持农户3000余户,扶持相关商户和企业28家;投放扶贫小额信贷1.7亿元,涉及3347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其中贫困户直接用于黄花种植贷款6913万元,支持876户贫困户参与黄花加工产业,累计带动2683户贫困户脱贫致富。

驻村帮扶 助力全方位脱贫

五台县和娄烦县均为国家级贫困县,分别位于燕山—太行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和吕梁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生态环境脆弱、产业发展滞后、基础设施薄弱、公共服务不足,是脱贫攻坚最难啃的“硬骨头”。五台县耿镇镇河西村和榆树湾村,娄烦县米峪镇乡白刁岭村和窑庄村这4个村,正是山西银保监局定点帮扶的贫困村。在驻村帮扶过程中,山西银保监局因户施策精准帮扶,夯实托底保障基础;因地制宜发展产业,为贫困户培育稳定增收来源;援助建设公共设施,帮助贫困村人居环境整体提升;搭建爱心助困平台,切实传递社会关爱。早在2016年底,4个帮扶村已全部实现整村脱贫。

最初,在4个帮扶村,共有179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帮扶过程中,山西银保监局驻村帮扶人员精准识别贫困户,逐户开展调查研究,针对不同致贫原因,因户施策制定帮扶措施,统筹用好教育、医疗、社保、金融等脱贫政策,开展精准帮扶。借助“五台泥瓦工”品牌效应,选送贫困户参加技术培训,帮助联系用工单位,实现劳务输出脱贫5例;利用教育扶贫资源,帮助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争取生活补助、减免学费、申报雨露计划,实现教育脱贫19例;协调惠民医疗资源,免费实施白内障复明手术,办理大病医保,实现医疗脱贫7例;发挥行业优势,协调农商银行、邮储银行发放小额扶贫贷款,实现金融脱贫5例;吃透政策,为家中缺少劳力的贫困户申请退耕还林补贴、申报生态护林员,实现生态补偿脱贫4例;通过帮助年老、残疾、无劳动能力帮扶对象申请低保,实现社保兜底脱贫18例。

在帮扶过程中,帮扶人员坚持产业先导思路,因地制宜帮助贫困村发展集体经济,推动实现由“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变,形成短期、中期、长期三类产业均衡布局的良好态势,帮助贫困村集体和村民形成稳定收入来源。发展经济作物种植产业,动员贫困户种植大杏、核桃优质种苗5000余棵,形成140亩经济林。探索实践“银行+保险+肉牛养殖+贫困户”的金融精准帮扶机制,先后协调投入171万元,引导村民发展集体肉牛养殖项目,2019年肉牛养殖收入达270万元。大力推动“企业+农户”模式落地,协调有关龙头企业吸纳定点帮扶村成为党参种植基地,实现订单种植、订单收购。强化技能培训,分类实施手工艺技能培训,依托五台山风景区旅游资源发展特色村办企业。畅通与地方扶贫主管部门联络,争取光伏发电项目在定点帮扶村落地,拓宽村民收入渠道。

对照整村脱贫硬件达标要求,着力改善帮扶村基础公共设施,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同时,发动贫困户参与施工建设,实现以工代赈。新建供水站,配套铺设水泵管网,更新供水管道,实现24小时供水,村民用水安全问题得到根本解决。援建田间路3500米,灌溉渠2000米,恢复弃耕耕地300多亩,提高土地作物产量,优化农业生产条件。同时,援建公共用房16间,建筑面积420平方米。

据山西晚报记者了解,在对前述4个贫困村进行定点帮扶以来,山西银保监局坚持扶贫扶志有机结合,全面压实包村领导第一责任、驻村工作队主体责任和干部结对帮扶责任,充分发挥银行业保险业帮扶优势,扎实推动各项帮扶措施落地见效。2016年以来,累计投入资金101.1万元,引入社会资金157.75万元,实施万元以上帮扶项目48个,4个贫困村人均纯收入从2014年的不足3000元增长到2020年的6000元至1.9万元,村集体收入从2014年的不足3万元增长到2020年的9万元至43万元,成功实现脱贫摘帽。

山西晚报记者 张珍

(责编:李琳)

标签: 植物种植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