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种植

当前位置:主页 >>植物种植

白木瓜种植(党旗映红脱贫路——景东县文龙镇党建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纪实)

来源:习南公子|更新时间:2023-12-15|点击次数:

一批批党员干部服务一线,一个个重点产业项目有序推进,一处处秀美乡村绽放新姿……位于景东彝族自治县的文龙镇,到处是一派干事创业的奋斗景象。一直以来,文龙镇抓好基层党建“责任田”、打造基层党建工作升级版,做到党建工作、中心工作和重点工作统筹谋划、齐头并进,有效促进了经济社会的稳步发展。

兴产业:村民腰包鼓起来

“乡村要振兴,产业是支撑。”文龙镇党委书记自文春说。对此,文龙镇积极整合优势资源,以做大做强传统产业、培育特色产业为巩固脱贫成果主攻方向,把党建工作和经济工作有效结合,有力推动各项产业升级,不断拓宽群众增收渠道,让群众一年四季有产业、有收入。

党旗映红脱贫路——景东县文龙镇党建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纪实

入秋以来,文龙镇文录村的茶园依旧翠色葱茏。蚂蚱地基茶叶农民专业合作社茶叶加工厂内热气蒸腾,文录村李家村民小组的建档立卡户李昌军正在进行茶叶加工制作,他和妻子既是该社的员工,又是把茶叶卖给合作社的茶农,工资和卖茶的两笔收入让李昌军一家的收入得到了大幅提高。“过去全家除了靠采摘茶叶还要外出打工讨生活,现在家门口不但可以打工,还可以发展其他产业,生活变得好多了。”李昌军感慨地说。据蚂蚱地基茶叶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邓晓君告诉记者,文录村是产茶大村,几乎家家户户都有茶,只要农户愿意卖,合作社都会收购,保障了农户的茶叶有销路。目前,合作社已带动全镇包括文录村在内的356户建档立卡户增收致富。

党旗映红脱贫路——景东县文龙镇党建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纪实

从茶园沿路而下,景东鑫旺畜禽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生猪养殖场内又是另一番景象,一排排洁净的圈舍内,一头头壮实的肥猪或倒头酣睡,或磨皮蹭痒,憨态可掬。据了解,养殖场总投资207万元,可养殖生猪2000头,自2019年9月投入使用,现存栏400多头,能繁母猪有100多头“。我们把小猪卖给老百姓养殖,并提供技术指导,育肥后再按照市场价进行回收,让农户有销路没风险。”负责人张尔华说。

而在文录村保谷田村民小组的白木瓜地里,一颗颗成熟的白木瓜缀满枝丫,村民们正忙着采摘装框,准备拉到附近合作社。白木瓜,独产于滇西一带,含有多种营养成分和药用功效,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喜爱,也成为了保谷田村民的“致富果”。现在保谷田村民小组家家都种植有白木瓜树,单靠种植白木瓜,人均收入就可达5000元。蔡正林是保谷田村民小组组长,同时也是文录村马铃薯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最近,他除了忙于收购白木瓜外,还要负责合作社马铃薯种植各项事宜。“这几年通过发展烤烟、白木瓜、马铃薯等产业,我们小组的人均收入达到了16100元。”蔡正林说。

党旗映红脱贫路——景东县文龙镇党建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纪实

据了解,文录村在2010年成立专业合作社的基础上,成立了文录村保谷田马铃薯专业合作社党支部,党支部组织人员统一为社员购买优质良种、统一时间组织种植、统一规范技术要求、统一田间管理、统一收获销售,既解决了群众“种什么”“怎么种”的问题,又解决了“怎么卖”的后顾之忧。“文录村马铃薯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已辐射带动文录村多个村民小组种植马铃薯,主要销往山西、湖北、湖南等地。文录村有畜牧、茶叶、烤烟、冬早蔬菜四个主打产业,已在运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共有五个,有效巩固了我们村的产业发展成果,未来我们将继续提升打造主打产业。”文录村党总支书记熊国峰对未来发展信心满满。

像文录村这样的产业版图正在全镇各个村铺开。文龙镇以筑牢基层战斗堡垒为基础,积极探索“新型经营主体+党支部(三农服务部)+贫困户”“能人大户联帮带”“合作社+贫困户合股联营”等扶贫利益联结机制,把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党员、能人聚在产业链上,农民富在产业链上。全镇抓实41家经营主体和能人大户建立产业利益联结机制,实现有产业发展能力和有产业发展意愿的建档立卡户产业利益联结100%覆盖,优化提升率达100%。持续巩固茶叶面积24056亩,种植核桃42821亩,种植烤烟6900亩;以及巩固传统的种植业,实现种植业收入20254.38万元;积极发展“短平快”产业,肥猪出栏12358头,牛出栏1291头,羊出栏5000只,禽类出栏98712羽,畜牧业产值达9281.49万元,户均增收3000元。全镇长中短期产业得到合理布局,不同产业优势互补,确保了建档立卡户收入有保障可持续。

“党员是乡村振兴的‘主力队员’,文龙镇党委要求各党支部在认真执行“三会一课”制度,积极开展主题党日活动的同时,将更加注重在致富带头人、有文化的优秀青年中发展党员,不断优化农村党员队伍结构,推动党员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中当先锋、做贡献。”自文春说到。

美环境:村容村貌靓起来

漫步在保谷田村民小组,只见房屋鳞次栉比,道路平坦整洁,房屋前后绿意盎然,无不勾画出一幅美丽乡村的淳美画卷,让人赏心悦目。

“近两年,村里的变化是翻天覆地,硬化了道路,绿化了村庄,改建厕所,安装了路灯……”说起保谷田的变化,村民们数也数不完。但要说起变化最大的还是家里的厕所,从旱厕变成了干净卫生的水冲厕所,让生活环境有了质的提升。据了解,保谷田村民小组借着文龙镇推进“厕所革命”和农村人居环境提升整治的“东风”,对全组旱厕进行了改建,每家每户建成水冲厕所和水泥覆盖的沼气池,彻底改变了过去污水横流、蚊子苍蝇乱飞的景象。

保谷田村民小组的美丽嬗变,既是文龙镇农村人居环境提升的一个缩影,更是当地抓党建促发展、抓党建促创建工作理念的现实反映。

“‘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在人居环境整治过程中,党员干部的示范引领作用尤为突出。”自文春说,文龙镇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形成党建引领、村民参与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合力,共建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全面提升脱贫攻坚成色,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巩固环境整治成果,必须坚持标本兼治的原则。为此,文龙镇积极探索长效管理的方法和机制,成立领导机构,由驻村工作队、村干部、镇工作队、教师担任小组责任人和评分责任人,小组脱贫攻坚委员会为成员。分别以村、小组、户为单位,广泛在全镇开展环境卫生评比活动,评比以百分制进行,其中,村和小组每月评一次,户每周评一次,评比结果分别在小组、村委会和镇级展板上公示,评为优的给予一定的奖励。

同时,以软约束培养文明习惯,制定村规民约,对环境卫生做出制度性规定,积极倡导文明新风,培养村民文明生活习惯。通过组织开展“小手拉大手、人居环境改善提升助力脱贫攻坚”等活动,进一步提振群众脱贫信心、激发其内生动力。利用各种宣传渠道,大力宣传农村环境整治工作的意义,逐步增强群众卫生意识,提高参与环境治理的积极性、主动性。

垃圾不落地,粪草不乱堆,村容村貌大变样。针对人居环境提升工作中的“难点”“痛点”和“盲点”,文龙镇多措并举、强力整治,实现村庄旧貌换新颜。

育新风:民风淳朴活起来

“面子”做好了,“里子”也要跟上。保谷田村民小组党支部集思广益、群策群力,结合本组实际制订了家训、家风,并围绕家训家风内容,由村民编排小品、歌舞等群众喜闻乐见的节目,在重大节日期间,组织小组群众志愿服务歌舞表演队寓教于乐宣传,让全体村民认真学习领会,从自家做起、从自己做起,认真遵守执行。中华民族传统道德观念日益深入保谷田村民人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保谷田村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文龙镇以党建为统领,着力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引领作用和党员的示范作用,多措并举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努力打造农民幸福美好的家园。通过修建文化广场,安装各类健身器材,组建文艺队等,不断丰富农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组织引导群众参与各类主题活动,推动形成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会主义文明新风尚。

此外,充分发挥镇村两级讲习阵地作用,以开展技能培训为主,以提升精神文明为辅,充分激发群众的内生动力,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提升农民生产生活技能和感恩意识,实现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双丰收”。(付颖 罗成建 文/图 编辑:陶平)

▶关注普洱日报抖音号,观看精彩短视频!

标签: 植物种植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