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种植

当前位置:主页 >>植物种植

水生植物种植深度(河蟹池塘条件怎样选择?水生植物栽培以及蟹种放养应该注意事项?)

来源:习南公子|更新时间:2023-12-16|点击次数:
河蟹池塘条件怎样选择?水生植物栽培以及蟹种放养应该注意事项?

编辑 | 水产研究社

最新首发 | 了解最新水产养殖知识,关注:水产研究社

河蟹池塘条件怎样选择?水生植物栽培以及蟹种放养应该注意事项?

水产研究社水产养殖,病害防治,水质调节,技术交流,生态养鱼,养虾,养蟹,健康渔业,您值得信赖的水产小帮手。269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一、池塘结构


蟹种池要选择水源充足的塘口,水源为淡水,进排水方便,周围无工业或生活污染源,周围环境要安静。


池塘为长方形,东西向排列(图3-1)。塘口的面积宜为2~3亩,开挖成2个池塘,即一级池和二级池。


在一、二级池之间有一低埂相隔(埂高0.9米,埂宽1米),其比例为1∶7。


以3亩为例:一级池0.45亩,池深1米,水深0.4~0.8米,池塘坡度2∶1;


二级池2.55亩,四周为一环沟,沟宽3米,深1.5米,水深0.8~1.2米(可种植水蕹菜等)。


中间是面积1亩的台田(可种植水稻等),水深0.05~0.15米,台田中间可以开挖“十”字或“井”字形的蟹沟,沟宽和沟深均为15厘米,池塘坡度为2∶1。


图3-1 微孔管道高产扣蟹池

河蟹池塘条件怎样选择?水生植物栽培以及蟹种放养应该注意事项?


二、防逃设施


在蟹种培育池的四周用聚乙烯网片(4目/厘米2)将池塘围起(图3-2);


网底部埋入土内10厘米,网高1~1.1米,以防止青蛙、蟾蜍、小龙虾等敌害生物爬入蟹池内。


在聚乙烯网片内侧(1~2米)用铝皮或塑料薄膜作为防逃墙,防逃墙的高为0.5~0.6米,埋入土中0.1米,并稍向池内侧倾斜;


其内侧光滑,无支撑物,防逃墙拐角呈圆弧形,一、二级池之间的池埂用塑料薄膜作为临时防逃墙。


图3-2 蟹种池

河蟹池塘条件怎样选择?水生植物栽培以及蟹种放养应该注意事项?


注意蟹种培育池的进出水口要用密网封紧扎实,因为仔蟹具有强烈的趋光性和趋流性。


水生植物栽培


一、水生植物栽培的优点


河蟹喜欢生活在水草丛中,种植水生植物不仅可以为河蟹营造遮阳、避敌、栖息、蜕壳的良好场所,提供新鲜脆嫩适口的饵料,而且能增加水体溶解氧含量,吸收池底淤泥营养,改善水质和底质。


二、水生植物种类的选择


在蟹种培育池的一级池中放养水葫芦、小浮萍(也可用水花生代替),中间用毛竹拦住,在池塘较深的一端种植沉水植物(菹草、伊乐藻等),每平方米种4~6棵。


在培育池的二级池中种植轮叶黑藻、金鱼藻、水花生、水葫芦、浮萍、伊乐藻和苦草等。


通常在水体下层栽培轮叶黑藻、水面栽培水花生。


轮叶黑藻耐高温,生长快,再生能力强,它们由池底长至水中上层,为河蟹立体利用水体创造良好条件。


水花生覆盖于水面,不仅起到降低水温的作用,而且为蟹种在浅水中蜕壳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三、水生植物培育的比例


蟹种培育一级池中的水葫芦、小浮萍等水生植物在放苗前不少于池塘水面的1/2。


蟹种培育池二级种池中种植水草覆盖率为60%左右,这样大部分水面被水草遮阴,减少阳光的直射,降低池塘里的水温,从而降低蟹种生长的有效积温。


蟹种放养


一、蟹苗暂养


将运到的蟹苗箱放入池水中浸泡2分钟,提起,再放入池水中浸泡,再提起,如此反复3次,使蟹苗适应池塘的水温和水质,然后将蟹苗放入到网箱中,等蟹苗活动正常后投喂大量水蚤,让蟹苗吃饱;


然后,将网箱没入水中,等待蟹苗自动游出。饱食下塘的蟹苗,可大大增强蟹苗机体对水质的适应能力和寻食能力。


二、放养密度


一般每亩放养14万~16万只/千克的蟹苗0.5千克。Ⅲ期仔蟹的放养量为6万~12万只/亩,具体可视池塘情况、规格大小和养殖水平而定。


三、放养方法


蟹种培育一级池中的蟹苗经过3次蜕壳,成为Ⅲ期仔蟹(2万只左右/千克)时,就可扩大到蟹种培育二级池中培养。


种植水稻的池塘须待水稻发棵分蘖后才能放养(如插秧需经20天后才能放养),拆除一、二级池中间的临时防逃墙,并开挖蟹沟,使一、二级池相通,加水后,蟹苗会自动爬入二级池。


仔蟹直接放养的塘口,下塘时温差应控制在5℃以内,放养时要将仔蟹网袋子在池水中浸2~3次,经过10~15分钟,使仔蟹适应池内水温后,把仔蟹网袋打开放在池边水草上,让仔蟹自由爬出。


若有不离开袋子的仔蟹,则不要放入池塘。

标签: 植物种植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