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种植

当前位置:主页 >>植物种植

湖南水果种植网(年产量461万吨市场却少见,长沙本地水果都去哪了)

来源:习南公子|更新时间:2024-01-03|点击次数:

视频加载中...

三湘都市报·新湖南客户端9月5日讯(全媒体记者 李成辉)初秋时节,瓜果飘香。9月5日,三湘都市报记者在浏阳市古港镇罗富根的水果基地看到,发紫的葡萄、红彤彤的火龙果、金灿灿的柿子,硕大饱满的果实挂满枝头,散发出沁人心脾的气息。

近年来,长沙大力发展都市型农业,挖掘“水果+旅游”“农业+休闲”等新业态,以果为媒、以技助农、以节促旅、以旅兴农,果业生产呈现良好发展势头。去年,长沙水果种植面积达51.6万亩,年产量46.1万吨。但是,本地水果其实很少出现在本地市场上,它们都去了哪儿?记者就此进行了走访。

年产量46.1万吨市场却少见,长沙本地水果都去哪了

(浏阳市古港镇罗富根的水果基地,果农采摘水果。受访者供图)

采摘为主,本地水果就地“消化”

罗富根的水果基地紧挨着浏东公路,三湘都市报记者看到,高高的葡萄架下,一串串紫黑发亮的“珍珠”满缀枝头,不少顾客正在下面采摘。

罗富根总结自己的优势在于,交通便利,来往车多,更重要的是,水果是自然成熟以后才采摘,吃个新鲜。这一点,长沙“80后”刘女士深以为然,“自己采摘的更新鲜、口感也更好”。

除了葡萄,罗富根的果园里,还有火龙果、草莓、李子、橘子、柿子等品种。罗富根告诉记者,每个品种规模不算大,但能保证“一年四季有水果可摘”。

“50公斤火龙果,岳阳的余先生明天要,采新鲜的,第一时间送到。”在接受三湘都市报采访时,罗富根的电话不时响起,各地的订货电话不断。

罗富根说,与外地大规模水果种植有显著区别,他的水果很少走市场渠道,基本以采摘为主,“水果品种分散,采摘时间拉长,销售压力不算大。”

年产量46.1万吨市场却少见,长沙本地水果都去哪了

(巷子口黄桃在长沙步行街进行展示展销。)

品牌打造,线上线下多元销售

从罗富根水果基地向东30余公里,在浏东公路大围山镇段,每隔十几米可见一个路边水果摊。三湘都市报记者注意到,购买水果的游客不在少数,谈好价格,就往后备箱搬。

走进梨园,放眼望去,还有少许梨子挂在枝头,销售工作已接近尾声。大围山水果专业合作社联合社负责人吴伏平,正在电脑前处理销售订单,核对好信息,一箱箱梨子,将被发往了长沙、广东等地。

“大围山处在湘赣边界的山区,昼夜温差大,果子格外甜,而且附近没有大工厂,基本杜绝了工业污染。”吴伏平告诉三湘都市报记者,梨子一成熟,微信上的订单就来了,品尝过的人很多都成了回头客。自6月以来,平均每月能发出10000公斤左右的水果快递。

值得一提的是,大围山镇积极推进农业产业与全域旅游深度融合,探索出一条“春赏花、夏漂流、秋摘果、冬踏雪”的四季旅游模式,“水果+旅游”的农旅产业链在大围山镇不断延伸。

如今,大围山水果产业迎来了高速发展,以梨为主打的水果种植面积已达25000亩,发展水果种植户2600余户,2022年水果总产量达1000余万斤,产值突破了1.2亿元。

“大围山水果属于小而特农业,也很少进入本地市场,一方面种植规模不大,在量上缺少优势;另一方面市场批发价格不高,农户们更愿意发动自己的渠道去销售。”吴伏平说,现在还建设了冷库,既延长了水果保鲜期,也拉长了水果销售期,销售压力相对小了很多。

年产量46.1万吨市场却少见,长沙本地水果都去哪了

(本地网红直播带货,推介巷子口黄桃。通讯员供图)

直播带货,让本地水果走得更远

“今年150万斤黄桃销售一空!”9月5日,长沙市商务局挂职巷子口镇党委副书记喻勇高兴地对三湘都市报记者说。

巷子口黄桃是当地产业振兴的重要源泉,农民致富增收的“金果子”。喻勇介绍,近年来,巷子口镇出台一系列支持小水果产业发展的措施,每年拿出“真金白银”补贴支持引导产业发展,不断擦亮“水果小镇”名片,黄桃及特色产业种植面积近1万亩,今年黄桃产量超150万斤。

为推动黄桃畅销,巷子口今年创新销售方式,重点推动开展小视频带货直播销售,由政府出资建立了公共直播间,邀请了宁乡粉丝量排名前五的主播进行联动直播,累计直播场次100余次,仅第一天第一个小时的直播销售黄桃就超2万元。

为解决果农们线上销售的后顾之忧,巷子口镇还牵头整合订单、统一运输,与中国邮政达成深度合作,在黄鹤村设置物流分拣中心,为果农提供优质的寄递服务。中通快递在巷子花开公司增加物流点,满足了果农人货共乘、外销水果的需求,为黄桃进城打通了“最初一公里”。

标签: 植物种植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