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种植

当前位置:主页 >>植物种植

大棚黄瓜种植基地(平原王杲铺:23个党支部办成超级合作社,五千余亩大棚助农增收)

来源:习南公子|更新时间:2024-01-06|点击次数:
平原王杲铺:23个党支部办成超级合作社,五千余亩大棚助农增收

平原县王杲铺镇杲城合作联社积极探索“政府引导+联合社+合作社+电商”的发展模式,把党支部的政治引领与合作社的抱团发展紧密结合起来,让“小舢板”化身“大帆船”,进一步走向农业产业化、品牌化的发展道路,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促进农民增收发挥重要作用,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

政府引导 合作联社抱团发展

“今年的玉米长势很好,在产量上能保证一亩地达到一千五六百斤,这样一亩地玉米的价格比之前能增加100块钱。”

临近收获季节,在平原县王杲铺镇王杲屯村的玉米地里,村支部书记宫耀亮给笔者详细地介绍今年玉米的种植情况,“今年玉米能够高产,多亏了镇上成立杲城果蔬种植农民专业合作联社,我们和合作联社进行合作,合作联社给我们提供优质的化肥和种子,这些化肥种子都是直接从大厂家进来的,不仅价格便宜,质量还有保障。”

平原王杲铺:23个党支部办成超级合作社,五千余亩大棚助农增收

宫耀亮介绍今年玉米的种植情况。

据宫耀亮介绍,王杲屯村共有土地600多亩,其中近三百亩用来发展蔬菜大棚,其余则种植小麦玉米等大田作物。由于大田土地经济效益低,且劳动成本比较大,村党支部于2017年通过领办合作社的方式,对这部分土地进行了流转,由合作社统一种植管理。村里老百姓也有时间能出去打工,种植大棚的也能省下心来专心搞大棚,不挂着这二亩地了。

党支部合作社的成立,虽然实现了土地的集中统一管理,解放了劳动力,但由于合作社成立时间较短且规模较小,跟厂家谈合作没有优势,生产成本依然很高,加上农产品质量不稳定,导致经济效益低,这让宫耀亮很是头疼。

2019年底,在王杲铺镇党委政府的主导下,王杲铺镇成立了杲城果蔬种植农民专业合作联社,通过引入统一服务、统一经营的企业管理模式,为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提供农资配送,技术指导,农产品销售等服务,进一步扩大合作社的规模效应,实现抱团发展。

合作联社的成立一下子解决了长时间困扰宫耀亮的难题。“我们现在是用全镇的土地和厂家进行对接,有一定的谈判空间,所以能够把化肥、种子这些农产品的价格压下来。”平原县王杲铺镇杲城合作联社理事会理事长栗超说。

根据测算,仅2020年春季小麦返青肥、除草剂及夏季玉米种、玉米底肥等农资,王杲铺镇2万亩耕地共节省种植成本近100万元。

“生产成本降了,但是我们的销售价格却提升了。”栗超算了另一笔账,“现在我们生产的粮食是直接送到二产加工企业,减少了中间商,销售价格比以往要高,这样一反一正,我们一亩地测算能够实现三百块钱以上的增收。”

王杲铺镇合作联社通过外部对接以及全方位的服务,解决了分散的党支部合作社无运行启动资金,无规模种植管理经验,无批量农资采购资源,无产品终端销售渠道的四无问题。降低了种植成本增加了销售收入,更加坚定了各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信心。

平原王杲铺:23个党支部办成超级合作社,五千余亩大棚助农增收

刚刚定植的黄瓜苗正在浇水。

对接科研院所 创新“产学研”融合新模式

“现在浇水一定浇透,后期缓苗的时候水不要浇的那么勤......”

9月28日,山东省农科院蔬菜研究所专家杨宁来到王杲铺镇赵庄村赵广善的蔬菜大棚里,对黄瓜苗的定植进行指导。

平原王杲铺:23个党支部办成超级合作社,五千余亩大棚助农增收

山东省农科院蔬菜研究所专家杨宁在王杲铺镇赵庄村赵广善的蔬菜大棚里对黄瓜苗的定植进行指导。

在王杲铺镇,并非只有党支部领办合作社走向联合,在联合社的“催化”下,分散的大棚种植农户也行动起来,纷纷加入合作联社,参与到这场蔬菜产业的变革当中。合作联社又与省农科院蔬菜研究所进行对接,在赵庄村建立实验基地,创新“产学研”融合新模式。

王杲铺镇有着27年大棚黄瓜种植的历史,目前拥有高标准日光温室大棚8000多个,种植面积过万亩。但是受经营模式以及劳动力等因素影响,王杲铺的黄瓜产业仅限于各家各户“小打小闹”,一直采用传统一茬的方式进行种植,也就是在每年的八九月份开始种植,一直持续到第二年的六七月份,之后至少两个月的时间大棚处于空置状态,且一茬技术后期黄瓜质量较差,又没有专业技术指导,存在黄瓜品种繁杂、品质良莠不齐、价格没有保障等问题,发展进入瓶颈期。

如何破解这一难题?合作联社成立以后,与省农科院蔬菜研究所达成合作协议,在赵庄村建立了190个棚规模的实验基地。“我们之前去别的地方就是做一些讲座,落实不到实际的种植上,在平原这个地方,有了这个实验基地,我们计划用三年的时间对先进的俩茬黄瓜种植技术进行落地推广,在产量和质量上都达到一个比较高的水平。”杨宁介绍说。

“正常情况下,蔬菜大棚亩产量大约是三万斤,山东省农科院的他们的科研团队,在这里通过设施提升,技术上的改良,最低能够保障达到45000斤一亩以上,也就是我们蔬菜产量,每亩地能够增收15000斤,15000斤大约一亩地增收产值,能达到22500块钱以上。”栗超说。

电商销售 打造绿色优质农产品品牌

王杲铺镇作为蔬菜种植大镇,一直以传统的销售模式为主,主要对接大型的农贸市场和商超。但是传统的销售模式局限性大,尤其是今年年初因为疫情,销售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转变传统的销售模式,加大电商的销售力度是迫在眉睫的事情。

“目前,合作联社已经有电商的销售平台,黄瓜的种植技术在进行改良后,质量产量都会有很大的提升,我们可以依托电商平台,把黄瓜做成品牌,进行宣传。这样我们的产品就能卖出更高的价格,老百姓得到更大的实惠。”栗超告诉我们。

平原王杲铺:23个党支部办成超级合作社,五千余亩大棚助农增收

联社的成立降低了农民的生产成本,提高了种粮效益,为农民开辟了一条新的致富路。截至目前,合作联社服务范围已覆盖全镇23个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五千多亩大棚种植面积,并呈燎原之势。

“合作联社作为一个平台,一个经营主体,对我镇贯通全产业链条,引领全镇粮食蔬菜产业做出了极大的贡献。下一步,我镇将进一步加强对合作联社的监管服务,使合作联社规模越来越大。同时,更加积极地对接外部优势资源,大型企业,推动农资购进,农机服务,技术服务,订单回收,品牌建设‘五统一’,不断提升粮食与果蔬的产、供、销产业链一体化水平,切实实现集体、百姓双增收,助力我镇乡村振兴。”平原县王杲铺镇党委书记李冰。

(王亚群 王子达)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我要报料

标签: 植物种植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