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种植

当前位置:主页 >>植物种植

枸杞种植与管理(农业种植:枸杞种植管理技术)

来源:习南公子|更新时间:2024-01-11|点击次数:

枸杞是人们对商品枸杞子、植物宁夏枸杞、中华枸杞等枸杞属下物种的统称。人们日常食用和药用的枸杞子多为宁夏枸杞的果实“枸杞子”,而且宁夏枸杞是唯一载入《2010年版中国药典》的品种。宁夏枸杞在中国栽培面积最大。宁夏枸杞主要分布在中国西北地区,而其它地区常见的为中华枸杞及其变种。如果“枸杞”指的是商品“枸杞子”,则基本是指来源于宁夏枸杞的干燥成熟果实;如果“枸杞”指的是除西北以外地区的野生枸杞植物,则基本是植物枸杞或者北方枸杞。

农业种植:枸杞种植管理技术

一、枸杞生长习性

枸杞喜冷凉气候,耐寒力很强。当气温稳定通过7℃左右时,种子即可萌发,幼苗可抵抗-3℃低温。春季气温在6℃以上时,春芽开始萌动。枸杞在-25℃越冬无冻害。枸杞根系发达,抗旱能力强,在干旱荒漠地仍能生长。生产上为获高产,仍需保证水分供给,特别是花果期必须有充足的水分。长期积水的低洼地对枸杞生长不利,甚至引起烂根或死亡。光照充足,枸杞枝条生长健壮,花果多,果粒大,产量高,品质好。枸杞多生长在碱性土和砂质壤土,最适合在土层深厚,肥沃的壤土上栽培。

二、枸杞地的规划、平整和改良

(一)土地规划与平整

枸杞适应性很强,对土壤要求不严,在各种质地土壤上均能生长。但要实现优质高产目的,枸杞建园最好选择土壤深厚有良好通气性的轻壤、沙壤和壤土。但移民乡镇土地类型复杂、土壤质地各有特点,但较为普遍的特点是大多数为新开荒地,土壤改良差,熟化程度低,土壤板结、盐碱严重,所以为了今后耕作方便,改良土壤,要对枸杞园进行合理规划,重点要将大田改小田,每块地面积控制在1亩以内,同时削高垫低,平整土地,使地面保持水平,这样利于灌水深浅一致,避免枸杞苗木受旱或者受淹,并能够减轻盐碱为害,提高枸杞苗木成活率。

(二)土壤改良

土壤改良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挖坑填沙法:俗话说“碱地铺砂旺发庄稼”。对于盐碱比较严重的土地,最好按照行距、株距挖坑,坑的规格一般为1000px×1000px×1000px(长×宽×深)左右,将坑内的盐碱土壤起出后,再填入沙土,浇水后再栽植。

2、合理浇地法:栽植前一年要灌足冬水,栽植后及时浇水,这样既可避免盐碱为害,确保枸杞苗木生长。

3、浇水后及时松土。通过这一措施,可以提高土温,疏松土壤,保墒减少水分蒸发,还能把早春初生长的杂草,全部翻压在下面这对减少树木的死亡和促进幼树生长有显著的效果。

4、覆盖地表。是适当利用废弃的有机物或种植地被植物覆盖土面,可以起到减少水分蒸发,抑制土壤返碱,减少地面径流,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的作用。覆盖材料最好就地取材,以经济、适用为原则,常用的有农作物秸干、树叶、树皮等。

5、增施有机肥。增施天然有机肥是改良盐碱土壤不可缺少的措施,是土壤改良的根本和巩固改盐效果的关键。多施有机肥料可使盐碱含量高、板结程度大的土壤变得疏松,土壤孔隙度增大,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增强。此外,有机肥料产生的有机酸还能够部分中和土壤的碱性。总体来说,土壤有机质含量越高,抑制水、盐运动的作用就越强。增施磷肥也是缓解盐碱的好办法,一般采用增施磷肥比较适宜。每亩盐碱地施过磷酸钙90~100千克,最好与有机农家肥堆沤后混施,由于磷肥成酸性,大量施入盐碱地后可以达到酸碱中和,减轻碱性,达到改良土壤的目的。

因此,土壤盐碱化较重的地方,应在可以大量积累天然有机肥的秋冬季节,广泛组织人力进行堆肥、沤肥,采用多种形式制造和储存有机肥料。为以后的盐碱地枸杞造林打下基础。

三、栽植技术

(一)苗木基础知识

1、苗木基础对生长发育的影响:初定植的枸杞树根系发育与苗木的根系基础有密切的关系。凡是苗木根系数量多、健全和伤根少的,定植后发根快,长势旺,当年就能形成强壮的根系,有利于地上部分的良好发育。而苗木根系数量少,苗木出圃起苗时伤根多,栽后成活慢,成活率低生长也相当缓慢。这是因为,根系越少,与土壤接触的根表面积越小,靠渗透进入根系的水分就越少,而地面上部,主干枝条不断向空气中散失水分,地下根系吸水不足以补偿地上部分向外散失的水分,地上枝干必然抽干死亡。只有根系与土壤接触的表面积大,与土壤接触紧密,才能吸收足够的水分,除补偿枝干失水蒸腾外,还能供应苗木发芽和叶片生长需要的水分,地上部分就能正常抽枝长叶,正常生长。

2、新根的生长:初定植的枸杞树对其新生根可以从主干侧根的任何部分长出,但新生根发生的多少有所不同。起苗时挖断的侧根,过去认为愈伤组织是产生新根的主要部分,但调查表明,如果栽前对伤根部分未用锋利的修枝剪进行修剪,愈伤组织形成困难,甚至没有新根产生。如果栽前对根系的伤口进行修剪,愈伤组织形成快,在断口2—3厘米范围内从根皮生出数量较多的新根,将来形成骨干根的可能性大。

(二)具体栽植方法

1、时间:一般以春栽为主,即土壤解冻至萌芽前。

2、密度:株行距1.4米×2米,亩栽238株。

3、按株行距在定植前划行定点挖穴,规格1000px×1000px×1000px(长×宽×深)。定植穴挖出的表土和心土各放一边,穴内先施入有机肥2-3kg,加复合肥lOOg,将心土填入,混合均匀后盖表土125px,然后放入枸杞苗,扶直,填入少半坑土,提苗,踏实,再填土至苗木根颈处(即原土印处) 踏实,再踏实覆土略高于地面。栽植后及时整园灌水1次。

4、定植时注意的几个技术环节:

⑴栽前对苗木进行一次修剪。栽前对苗木进行修剪包括对根部以上的萌条和苗冠部位的徒长枝全部剪去,以及对挖苗时挖伤的根剪平,以防止栽后腐烂,造成死亡。

注:如果栽植前用修枝剪对根系的伤口进行修剪,愈伤组织形成快,在断口2-75px范围内从根皮生出数量较多的新根,将来形成骨干根的可能行大,否则,愈伤组织形成困难,甚至没有新根的产生。

⑵苗木浸泡。在栽前要把苗木浸泡12-24小时,浸泡时用清水或用一定浓度的生根粉或萘乙酸液均可。

⑶定植穴施肥要求必须混合均匀。尤其是施用精有机肥如鸡粪、人粪时,混合均匀后,施肥层上填土125px左右,再放苗栽植。

⑷栽植深度要求和原来苗圃中生长时的深度相一致,既使埋的略深一点,也不能超过125px。

四、水肥管理

(一) 灌水

枸杞定植后立及灌水,后根据土壤墒情,7-10天内再灌水一次。枸杞完全成活后灌第三次水,结合灌第三次水开始追施第一次肥,以后灌水,可结合追肥一并进行。全年灌水次数,一般以6-8次为宜,灌水次数的多少,主要根据土壤排水情况决定,保水差多灌,排水差少灌,总之枸杞栽植当年灌水,在不影响枸杞正常生长的前提下,能少灌,就尽量少灌。这样的管理有力于枸杞根系向深生长,为以后根深叶茂打好基础。

(二)施肥

枸杞是一种非常喜肥,又耐肥的木本植物,尤其对腐熟的有机肥有惊人的耐肥程度。并在施用有机肥的前提下,耐无机肥的能力也很强。因此,要使枸杞园早果丰产,就要充分发挥肥料在枸杞幼龄期间的扩冠和增产作用。主要措施是:

1、栽植前施肥:栽植前就要每亩施用有机肥2立方米左右,要求栽植穴施入的肥料混合再进行栽植。

2、追肥:苗木成活后,就要开始进行追肥。

①第一次追肥:要求以磷肥为主,氮肥为辅,深施为宜。以磷肥为主进行深施,既有利于根系向深快速生长,也有利于树冠早发、多发各类枝。方法为:沿树冠外缘开深250px-375px、长750px-1000px的沟,撒匀后覆土灌水。

②第二次追肥:以氮磷钾三元复合肥为主,时间在果枝开花。这次施肥有利于促进果枝长的更长,花多,果多,也促进强壮枝发的更多,通过短截修剪后,快发、多发次生枝。

③第三次追肥:以氮、磷肥混合使用,相应氮肥比例高于磷肥。这次施肥时间以见到成熟果实开始,目的是保证果实成熟所需的营养。

每次追肥量约100g/株,前后追肥的位置可适当错开。

3、秋施基肥:在采果结束,时间进入10月,这次施肥是一年一度的基础工作。以有机肥为主,以化肥为辅,施肥量要求比栽植前穴施有机肥扩大一倍以上,并增施一定量的迟效无机肥。这次施肥要求最好在10月中旬以前施用,以利根系在10月中下旬进一步恢复和生长。此次施肥要求深施,一般施肥深度在500px。方法:沿树冠外缘挖750px-1250px/、长750px左右深施农家肥,每亩施农家肥1000公斤-1500公斤,每株施3kg-5kg,与土混匀后封坑。

五、枸杞园土壤管理

管好枸杞园土壤必须做到三者兼顾,一是疏松土壤与保墒增温相结合;二是改善通气条件与除草相结合;三是深翻与改善土壤结构相结合。具体有以下几点:

早春3月下旬的浅翻春园,翻晒深度8-13厘米,其中树盘下8-10厘米,行间10-13厘米。这次浅翻,既提高土温,疏松土壤,保墒减少水分蒸发,还能把早春初生长的杂草,全部翻压在下面。

初夏五月上旬的中翻夏园,翻晒深度10-15厘米,树盘下浅,行间深。这次中翻,正处于春枝生长杞和老眼枝花期,通过一定程度的翻晒,虽然以除草为主要目的,兼有改善通气条件,减少水分蒸发,协调根系水、肥、气、热关系,促进养分缓缓吸收,保证春枝生长壮,老眼枝开花朵,不落花的目的。

每次浇水后行间松土除草一次,深度375px。9月底翻晒园地1次,深度625px,树冠下375px。

初秋八月中下旬的深翻秋园,翻晒深度20-23厘米,要求树冠下10-15厘米,以防伤害根系。此时夏果采果结束,根系进入第二次生长高峰之前,深翻后切段的根系能在短期内愈合,并经根系的二次生长高峰,长出大量的新根。这次深翻的目的因枸杞园经过长达2个月之久的采果,土地已经践踏僵硬,严重制约了根系的生长,影响了根系的通气条件,通过深翻达到疏松土壤,改善土壤物理结构,增强土壤通气性,促进根系在第二次生长高峰期良好生长,为地上部树冠输送更多的营养物质。

六、病虫害防治

枸杞病虫种类共有35种之多,但多发的主要有蚜虫、木虱、蓟马、瘿螨、锈螨等5种。病害有5种,多发生有黑果病、根腐病、白粉病3种。因此以统防统治为主,交叉用药,防治主要病虫兼治其它次要病虫。安全间隔期5-7天,同一药物最多一年使用一次。一般防治过程如下:

⑴ 3月下旬用自制5度石硫合剂或用29%果园清500倍液喷雾进行芽前封闭,可杀死越冬害虫的成虫、幼虫、卵和兼治根腐病等病菌。

⑵ 5月中旬用2 5%吡虫啉1500倍或20%螨死净2000倍喷雾防治蚜虫、木虱、蓟马和瘿螨、锈螨。

⑶ 6月中旬用哒螨灵1000倍喷雾,可防治蚜虫、木虱、蓟马等其它害虫和瘿锈螨。

⑷ 7月中旬用0.3%苦参素800倍液防治蚜虫、蓟马等害虫。

⑸ 8月中旬用硫悬浮剂1 50倍液喷雾,防治瘿螨、锈病。当发生黑果病或枯萎病时可用400倍春雷霉素防治。

在生产中,要根据病虫发生的具体情况确定防治对象和方法。

来源:中国农产信息网

转载请注明出处

标签: 植物种植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