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种植

当前位置:主页 >>植物种植

青提葡萄的种植技术(对云南早熟葡萄产业发展的认识与思考)

来源:习南公子|更新时间:2024-01-11|点击次数:
对云南早熟葡萄产业发展的认识与思考对云南早熟葡萄产业发展的认识与思考

云南具有得天独厚的气候资源优势,光照充足,热量丰沛,非常适合葡萄种植;从2010年开始发展迅速,种植面积增加较快;鲜食葡萄单产为全国最高,平均亩产达到1500~2000千克,最高亩产达到5000千克;种植品种主要为红地球和夏黑;种植架式以单篱架居多,模式为露地栽培,近几年设施栽培增加较快。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热区生态农业研究所杨顺林研究员等就云南早熟葡萄产业栽培现状、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等方面进行了认真深入的认识与思考。

栽培现状

栽培面积和产量

截至2015年末,云南葡萄栽培面积56万亩,其中鲜食葡萄50万亩,酿酒葡萄6 万亩;总产量100万吨,其中鲜食葡萄95万吨,酿酒葡萄5万吨。鲜食葡萄平均亩产1500~2000千克,最高亩产可达4000千克以上;酿酒葡萄平均亩产量在500~800 千克。

种植品种

云南的鲜食品种以红地球占绝对优势,2010年前占90%以上,其他还有夏黑、阳光玫瑰、无核白鸡心、克伦生、水晶等;2011年以来夏黑增加较快,2015年后阳光玫瑰、无核白鸡心、克伦生有所增加,品种逐步在增加。

对云南早熟葡萄产业发展的认识与思考

经济效益

鲜食葡萄平均价格在6~10元/千克,早熟的平均为10~22元/千克;每亩平均效益在2~3万元,高的达到5~10万元;每亩种植葡萄成本平均在7000~8000元,高的在10000元以上。

销售市场

近几年云南葡萄销售市场比较稳定,10%~15%销往俄罗斯及东南亚等国外市场;75%~80%主要在国内大中城市广州、重庆、深圳、成都、上海、武汉等地;5%~15%在本地市场就地销售。销售渠道以外地收购商为主,较少有云南本地的收购商及合作社组织销售。

种植架式与模式

到2015年,50%架式为单篱架(宾川90%为单篱架),30%单篱“V”型架,10%高杆“Y”型飞鸟架(浙江种植户),10%棚架(弥勒80%水晶葡萄)。80%为传统的高密度多主蔓扇型修剪模式,20%为单干“T”整形水平模式。70%为露地栽培模式,30%设施栽培模式。

对云南早熟葡萄产业发展的认识与思考

存在问题

盲目追求早熟

过去正常情况下,元谋最早熟葡萄品种在4月中下旬成熟上市,红地球在5月底至6月初。其次成熟上市为蒙自、建水、宾川、永仁等产区。近几年种植户盲目追求赶早,采用大棚设施+地膜等措施,把成熟期提前到2月底至3月中旬,致使80%以上的种植户遭受损失,主要问题是赶早后,地温升温慢,根系不活动,芽的营养消耗完后,形成僵果或小果粒就上色,形不成商品果。其次是修剪过早(一般在头年10月中下旬),枝条成熟老化不够,营养还没有完全回流,导致树势弱,发芽后不整齐,花少、退化现象突出。

对云南早熟葡萄产业发展的认识与思考

高密度种植,高产量,高成本

每亩种植600株以上,单篱架种植高达1000株以上,近几年新种植户(浙江居多)最低也在400株以上;亩产量在3000千克以上(宾川红地球),最高达到5000千克。以产量取胜,追求短期效益,高产引起上色难,着色不均,推迟成熟;导致根系伸张不开,不发达,通风透光效果差,病虫害严重,果实品质差。

全省人工费用平均在每人每天50~80元,部分地区涨到100元以上,尤其在集中用工期间抬价较为严重,较去年提高10%以上;为了满足产量要求,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肥料使用量平均每亩在3000元以上,较高的达到6000元以上;农药平均每亩在1000元以上,有些地方高达3000元;主要是架式郁闭,通风透光不好,以及追求高产引起的。近几年逐步有使用棚架及高宽垂“V”形架,但发展面积还小。

对云南早熟葡萄产业发展的认识与思考

缺乏技术,盲目跟风投资

2011年以来,听说云南葡萄赚钱,转型企业或经商者多盲目跟风投资,规模发展(一般在200亩以上,大至上千亩);缺乏技术,尤其是管理技术人才,多为聘请规模小有种植经验的乡土人员或者推销农药化肥的人员做技术指导,造成近几年大基地85%都亏损。

品种结构不合理

品种结构单一,2010年以前90%以上为红地球,早熟产区种植晚熟品种;2011年以来,每年以10%的速度发展早熟品种夏黑,但多数人掌握不了夏黑的特性,尤其在拉穗、无核和膨大处理环节处理不当,多数情况没有带来商品价值;其次疏果需要大量的人工,成本增加。目前大棚设施栽培的95%为夏黑品种,风险较大。

种植架式与模式

50%以上为传统的单篱多主蔓修剪架式,尤其是宾川18万亩葡萄基本上采用此架式,特点是没有主干,挂果部位低,接近地面;果园郁蔽,通风透光差,“太阳果”多,病虫害严重;果实品质差,优质果比例不到60%。近几年大棚设施增多,比例在30%~40%,没有充分利用云南天然温室的气候优势。

对云南早熟葡萄产业发展的认识与思考

土壤恶化严重

不重视土壤的改良与保护,大量使用化肥,造成土壤板结,土壤团粒浆果破坏,盐碱化重;尤其以掠夺式经营及追求短期效益的居多,基本不开沟,撒上化肥用旋耕机旋耕土层20~30厘米后就种植,靠后期的肥料;其次不重视有机肥的使用,基本不进行改良土壤。

对云南早熟葡萄产业发展的认识与思考

滥用生长调节剂

高密度种植和高产,往往推迟成熟。部分人急功近利大量使用催红素,尽早进入市场后,出现果粒软、掉粒严重、口感差的现象;尤其以大棚设施早熟夏黑较严重,滥用生长调节剂,大量使用激素,盲目追求大穗、大粒,催熟,运输2~3天后80%掉粒,果实酸涩,品质衰退严重。

无序市场

到目前,全省70%以上为单家独户种植(农户及个体经商者),30%为规模化种植;95%靠外商收购,价格基本由收购商确定,种植户基本没有自主定价权,5%靠农户路边及果园零售。近几年建水县、宾川县、蒙自等种植户拼命赶早,与元谋互相形成无序竞争,给收购商提供挑选优质果及压价的空间,形成混乱的市场,给单家独户的小户带来更大的影响和不利环境。

对云南早熟葡萄产业发展的认识与思考

其次是滥用化肥、激素、催红素,早熟葡萄进入市场后消费者越来越反感,多数收购商赔本,对云南的早熟葡萄影响较大,品质差,口感差,市场认可度降低,对多年稳定的早熟市场不利。

改进措施和建议

科学种植

遵循自然规律,科学种植,不必要盲目赶早或提早成熟。以元谋为例,夏黑最佳修剪时间为头年12月中旬,12月下旬涂抹单氰胺,1月中旬萌芽,4月下旬成熟上市,可以有效避开前期低温和后期高温。

品种更新、提高品质和安全性,适应栽培区尽可能选择优良品种,区域化发展。干热河谷早熟产区以目前较好的夏黑、火焰无核、无核脆宝、早熟宝等为主,温凉区域以晚熟品种红地球、克伦生为主;品种结构调整早、中、晚熟比例为80:5:15。

对云南早熟葡萄产业发展的认识与思考

土壤改良,多使用有机肥,增加有机质;合理使用肥料,提高肥料利用率,提高品质。目前全省葡萄园土壤有机质含量基本在0.2%~1%之间,非常低;每年需要施有机肥2000~3000千克/亩,通过3~5年土壤改良,土壤有机质含量达到5%以上。

架式改良,降低种植密度,提高架面,增强通风透光率,提高光合作用利用率。通过2~3年把80%的单篱架改为高宽垂“V”型架或小棚架;把主干提高到0.8~1.8米之间,提高架面,最大利用光照;降低种植密度,从种植的600株逐步间伐,每年间伐一半,4年后每亩保留40株左右。

对云南早熟葡萄产业发展的认识与思考

创新发展,转型升级

采用省力化、轻简化栽培技术,降低成本,实现技术简化,操作容易。以多主蔓扇形修剪改为“T”或“一字型”整形,采用短梢(留单芽或两芽)修剪,逐步实现省力化或轻简化栽培技术。

提高肥料农药利用率,节水栽培技术(提高水分利用率)、节肥技术(提高肥料利用率)。干热区以低墒或垄栽培,起到保水或节水;温凉区或地下水位高地区以高墒或垄栽培,利于排水;采用滴灌+喷灌技术,实现水肥一体化,提高水肥利用率。农药使用次数从平均20次每年逐步降低到8~10次。

转变思路和理念,逐步做到产量降下来、品质提上来,成本降下来、效益提上来。逐步从数量型转变到质量型上,亩产量控制在1300~1800千克较合适,每穗控制在500~800克,穗粒数控制在50~100粒之间,以提高商品价值为目标。

对云南早熟葡萄产业发展的认识与思考

栽培模式创新,设施与露地合理搭配(最佳比例为露地75%,设施25%);错季栽培,错季销售,以国内市场空缺的早熟(3~6月)和特晚熟(11~2月)为主进行错季上市销售;二季栽培,利用早熟葡萄留下的3~5个月的空闲时间进行二季栽培,提高效益;根域限制栽培及休闲观光采摘栽培模式创新利用,采用先进的栽培技术,建立花园式葡萄园、休闲式葡萄园,每亩种植9~10株,控制根系,逐步走上现代信息化农业。

推广机械化,创造机械入园作业的农艺技术。因地制宜的选择使用施肥机、喷药机、修剪机、开沟旋耕机等机械,逐步取代人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品牌建设

生产安全高质量葡萄,打造云南早熟葡萄品牌。目前主要有酿酒葡萄企业的品牌(如“太阳魂”、“云南红”、“高斯比”、“藏地天香”、“香格里拉”等);鲜食葡萄方面有“兴侨”牌、“缘成”牌、“弥勒葡萄”等品牌或商标,全省种植企业或合作社无公害及绿色食品认证有46个,品种有红地球、夏黑、维多利亚、巨峰、克伦生、红玫瑰、青提等。

用诚信建设云南早熟葡萄金字品牌,踏实认真种植出好葡萄。充分利用云南的气候条件,生产优质早熟葡萄,按照标准化生长,规范化种植,品质让市场和消费者放心与认可。

发挥合作社联盟,稳定市场

充分发挥合作社或协会的作用,建立自己的销售队伍和市场,加强市场及流通体系建设,稳定市场,提高效益。目前全省葡萄合作社有20个,但发挥作用的较少;需要加快合作社销售体系的建设与完善。

对云南早熟葡萄产业发展的认识与思考

拓展外销,提升国内消费量,让市场认可。随着交通条件的逐步改善和云南桥头堡建设的稳步推进,扩展外销的力度,把云南早熟葡萄出口销售到周边国家。目前全省葡萄总产量的80%销售在国内,20%销往俄罗斯及东南亚国家和地区。进一步国内大中城市的消费力度,扩大内需。

加快技术经验交流、学习和培训力度,总结出云南葡萄种植技术和经验。同时争取得到政府的支持和重视。

标签: 植物种植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