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种植

当前位置:主页 >>植物种植

黄瓜种植利润(年销5000万元的黄瓜产业,把00后“馋”回村里种大棚)

来源:习南公子|更新时间:2024-01-14|点击次数:
年销5000万元的黄瓜产业,把00后“馋”回村里种大棚

4月25日凌晨2点多,沂南县辛集镇城子庄村村民贺洪利和父亲,驾驶着三轮车出了家门,前往大棚里摘黄瓜。早上9点,他们载着现摘的黄瓜,向村外的蔬菜交易市场出发。到时,市场上已有不少村民忙着给黄瓜包装封箱。

“今天我们一共摘了2000多斤黄瓜,装完箱后,直接搬到收购商货车上拉走。”贺洪利说,他种了3个大棚,共占地4亩多,在村里算得上最年轻的大棚户。

年销5000万元的黄瓜产业,把00后“馋”回村里种大棚

乡镇农业部门在市场检测贺洪利的黄瓜。

贺洪利是个00后,今年21岁,从2017年开始接触大棚黄瓜种植。虽然年纪小,但他对农业却不陌生,曾在江苏省种过两年丝瓜,效益还算客观。到2017年,他回到村里与大棚黄瓜打起交道。

“当时,听父亲说村里大棚黄瓜产业发展的特别好,全村种了400多个大棚,村民们的收益不比在外打拼少,所以我就被‘馋’回来了。”贺洪利说,他跟父亲学了两年,2019年正式开始种大棚。“在我们村里,像我这样被‘馋’回来种大棚黄瓜的年轻人,特别是90后,有不少人呢。”

年销5000万元的黄瓜产业,把00后“馋”回村里种大棚

90后马兴发(左)与父亲在市场上忙着黄瓜装箱。

稻田改建大棚,村民念起黄瓜经

说起城子庄村大棚黄瓜产业的发展,就得提及一个名叫李庆国的人。

早年前,城子庄村还是千亩水稻生产基地,后来由于上游灌溉水经常断流,水稻没法正常种植。之后,村民们又改种了玉米、大豆等,但由于地势低洼,收成一般。

直到1994年,李庆国带着10多户村民摸索种植露天黄瓜。当时,李庆国在苏村镇农资经营店里卖种子肥料,看到苏村镇黄瓜种的好,收益高,他便带着黄瓜种子回村,鼓励村民种植,由他为村民提供农资服务。

第一年,种植效益不错,村民一亩地能收入3000多元。第二年,有100多户村民加入种植行列,露天黄瓜面积大幅增加。同时,村民还新建了不少小拱棚和土墙棚。此后,村民们便采用三种形式种植黄瓜,经济效益稳步发展。

年销5000万元的黄瓜产业,把00后“馋”回村里种大棚

李庆国在村民黄瓜大棚里指导技术。

2009年,该村成立合作社,50多户村民加入合作社,李庆国担任理事长。靠着黄瓜种植,村民们的日子过得还算安逸,可李庆国却不满足现状。在2013年,他带着合作社成员到苏村镇参观温室大棚。

“当时,看到人家的温室大棚棚体宽、大、高,还配有卷帘机、滴灌等设备,特别是种出来的黄瓜比土墙棚早上市一个月,产量和价格都高,村民们都很心动。”李庆国说,2014年,村里建起50多个温室大棚。2016年,又新建130个大棚。

年销5000万元的黄瓜产业,把00后“馋”回村里种大棚

村民分拣黄瓜。

规模种植标准生产,黄瓜获“绿色认证”

连续种植几年后,大棚里病害严重,出现了根结线虫、根腐病、蔓枯病等,影响了黄瓜产量。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合作社邀请农业专家到大棚里分析检验。

“当时,专家指出黄瓜减产、品质下降,与重茬种植、施肥不当导致土壤环境恶化有密切关系。”李庆国说,专家提出生态管理方案,建议村民停止施用化肥,采用生物菌发酵施用,配合硅钙中微肥调理土壤,等大量结瓜后,全程施用有机肥。

“村民们按照生态管理方案进行调整后,效果非常好,瓜苗长势旺,瓜条颜色亮,产量增加明显,特别是根腐病、蔓枯病基本不发生了。”李庆国说,为促进黄瓜产业发展,合作社制定了生产技术规程,还分区设立了技术指导协助员,指导社员技术管理,使黄瓜生产过程稳定。

为确保生产安全,合作社专门配备了生产投入品采购供应员,全程负责投入品的筛选、采购、检验等工作,避免社员采进和误用不符合标准的肥料和农药。

年销5000万元的黄瓜产业,把00后“馋”回村里种大棚

黄瓜大棚。

此外,还建立了原材物料、产品生产质量追溯系统,各社员都有生产记录,同时,在大棚园区、大棚内部设置了监控网络,各社员户的黄瓜分别设置了各自的追溯码,便于随时追踪、检查,极好地稳定了产品质量。

为了进一步向社员推广黄瓜生态管理技术,自2016年以来,合作社积极开展各类黄瓜种植技术培训。现在,合作社里共260户,其中80%社员是持证上岗的新型职业农民。

现在,城子庄村的黄瓜大棚里,绿意盎然,嫩绿的黄瓜挂满藤蔓,瓜条直顺,顶花带刺。“我们的黄瓜不仅有自己的品牌,还获得了绿色认证。”李庆国说, 2018年合作社注册了“振民”商标,2019年合作社黄瓜获得了国家绿色食品认证。

年销5000万元的黄瓜产业,把00后“馋”回村里种大棚

村民将黄瓜运往蔬菜交易市场。

畅销国内各地,正待走出国门

发展至今,全村七成村民种上大棚黄瓜,共有460个大棚,总占地900多亩。“大棚黄瓜采摘期达6个月,亩产黄瓜5万多斤。”李庆国说,一年下来,黄瓜年总销售额近5000万元。

在黄瓜销售方面,村民们从不用发愁。李庆国说,以前,村里收获的黄瓜由合作社代收,然后统一销售。2020年,村里修好了大棚种植园区主干道后,村民们便把新鲜的黄瓜运到村南的蔬菜交易市场上,卖给早早就在市场等候的外地客商。

“我们的黄瓜通过客商,在国内各地畅销。今后,我们还要将‘振民’黄瓜卖出国门。”李庆国,合作社已通过海关进出口货物收发货人备案,具备出口资质。

“从2016年起至今,一个大棚的年收入基本稳定在10万元以上,吸引了不少外出打工人员及大学生回村种棚。其中,90后有30多人,成为合作社发展的新生力量。”李庆国说。

大众报业·农村大众记者 张婷 通讯员 尹君 杜昱葆

标签: 植物种植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