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种植

当前位置:主页 >>植物种植

四川绵阳香菇种植基地-幽幽青林口 绝美古村落

来源:习南公子|更新时间:2024-01-27|点击次数:

绵阳新闻网讯 远望青林口,只见灰墙黛瓦门户幽深,风雨古廊桥倒影青云溪波光粼粼,还有那古树掩映的宫观雕梁画栋,犹如一幅构思精美、笔墨微妙的中国山水画,镶嵌在潼江河东岸的半山腰上,浓郁的水墨画气息扑面而来……前不久,全省30个第二批“四川最美古村落”名单出炉,其中江油市二郎庙镇青林口榜上有名。

幽幽青林口 绝美古村落

古镇鸟瞰

古街古树古建筑 家家户户是文物

青山掩映下,青林口村落树木葱郁,溪流淙淙,山水环抱。青林之名,就源自青山叠翠,古树参天,林木盖地。青林口村老街沿王爷山边而建,新街沿人字山潼江东岸而建。两山之间流淌的青云溪水与潼江深情汇合,青云溪上那座带楼亭的“红军桥”,将老街与新街成“丁”字型相连接。二郎庙镇政府工作人员谭覃自豪地告诉记者,青林口古建筑群是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青林口村老街的建筑主要建于元末明初,晚点的新街,也是清代修建的,有数百年历史。

沿着青云溪河走下去,只见青林口老街上的建筑多为木结构,现保存较完好的有符家大院、广东会馆、火神庙等。这些大院里栽植有银杏、苦楝、柿子、香樟等多种树木,掩映着川北民居与河边的吊脚楼。青林口还有一座古白塔,位于王爷山中下部潼江左岸,塔高约十五米,石条建筑,六角七层。据记载明末清初张献忠入川战乱,清军入川战乱,以及瘟疫横行,之后出现了大量死者无人掩埋,青林口的幸存者义务投工投劳修建白塔,收殓尸骨。

青云溪上建有一座木桥,本名合益桥,现名红军桥,整座桥呈叠山式形态,石桥有三个桥拱,分三段立于桥面上。桥头建有牌坊,绘有各式花纹图案及浮雕人物,而在廊桥的每个角上还系有铜铸的风铃一只,清风徐来,阵阵铃铛声清脆悦耳。据记载,这座木桥始建于清朝乾隆年间(1791年),步、骑、车、轿都能通行。清嘉庆庚申年(1800年)春,白莲教起义军为阻挡清军烧毁木桥。战乱平息后,两岸百姓集资,在原有基础上新建了一座三孔石拱桥。1935年红四方面军经过青林口,打土豪分田地,解放贫苦大众,后来红军撤走时,一个受伤女红军滞留当地,被反动派抓到桥上杀害。1956年,当地将桥改名为红军桥,纪念革命先烈。

幽幽青林口 绝美古村落

高抬戏

“鸡鸣三县”繁华镇 岁月沧桑变小村

走在狭长的街道上,多数民居大门紧闭,零星有老年人守着自家的摊位,销售一些香菇木耳野菜等,显得有些冷清。“以前青林口街上有铁匠铺、染坊、酱园、酿酒烧坊等多家店铺,赶场天闹热得很。”谭覃说,青林口古镇始建于元代,盛于明清。因王爷山和人字山绵延数十里,在青林口“打开”一道垭口,分别通往陇南、关中和成都平原的三条古道交汇于此。

当年湖广填四川时,福建、广东、陕西等省移民纷至沓来,到青林口扎根,物流运输、商业贸易、手工业、农业、文化教育都发达。也就是从那时起,青林口成为方圆百里的大集市,车水马龙,人流不断,明清时代有“买不尽的青林口”之说。从文昌宫、妈祖庙、南华宫等古建筑和大量清代、民国时期的木构一楼一底民居也可以一窥当时的繁荣。

青林口村地处江油、剑阁、梓潼三县交界,人称“鸡鸣三县”之地,位于蜀道剑门关的南端。1935年红四方面军突破嘉陵江防线,经剑阁进入青林口,在这里建立了苏维埃政权。青林口村至今仍然可见红军当年在石碑、石柱、墙壁上刻写的大量宣传标语口号。

一条潼江之隔的二郎庙镇,因富含石灰石、石英砂,在“三线建设”期间成为工业重镇,当年,青林口山上大量的树木被砍伐,顺江漂流而下,去下游绵阳、德阳、遂宁等地的国家项目建设。同时,一条条新建道路绕开青林口,通往二郎庙等地,改变了青林口的通道优势。1992年,以青林口命名的青林乡与二郎庙镇合并,人口下降,原本被乡政府、学校、卫生院等入驻的建筑,也因此腾了出来。2013年,青林口村入选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幽幽青林口 绝美古村落

丰收季节

流动舞台演大戏 保护传承铭乡愁

走进闽粤会馆,抬眼就是古朴的飞檐大戏台,戏台檐形如飞鸟展翅,轻盈活泼。不远处的文昌宫大院里不断有游客来来往往。据谭覃讲,从这些历史建筑的檐口、挑梁、撑弓、门窗雕花看得出来,当年生活在青林口的人们生活挺讲究,文化生活相当丰富。

每年农历二月初二,是青林口“逢会”的日子,十里八乡的都要来赶场、看热闹。在狮灯、彩莲船之后,象征文化气运的文昌神的木头雕像从文昌宫内抬出来,“文昌出巡”开始了。后面是几张方桌,每张方桌由四个大汉抬着,上面站着一位武生,在他上面,还单脚站立着一位盛装的女孩。女孩被高举,甚至高过古镇的房檐,在鞭炮、香烛形成的缭绕烟雾中,衣裙飘飘,恍若天仙。这就是青林口高抬戏,被民间称谓“桌子戏”。青林口的高抬戏曾获得中国民间文艺最高奖——“山花奖”。据传青林口的高抬戏是清代雍乾年间,由湖广移民符璋从故乡带来,在青林口落地生根已200多年。

2008年,青林口高抬戏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而另一些新的民俗文化也在渐成时尚。从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青林口开始种植白花桃,到如今已有6000多亩,每年三月,青林口会举办盛大的桃花节,在节日上有踩高跷、舞狮、舞龙等具有当地民间特色的各式表演,还能欣赏到漫山遍野的桃花。每年七月,青林口桃熟飘香,吸引八方客商和游客前来,品桃赏景。不远处的黄家大院是一个古老的三重四合院,曾经是当年红军在青林口时的食堂,如今被村民改造、创新的“豆腐宴”吸引着天南海北的游客来此旅游休闲。

近年来,遵循保护与更新的原则,青林口村的标识标牌、街道路灯、光伏发电、吊桥维修、仿古旅游公厕等基础设施建设已逐步完善。还增添消防水泵、消防水罐、灭火器、水缸等消防硬件设施,成立应急抢险队伍和义务消防队,安排村民和干部每日巡查,不断加强对青林口传统古村落的保护。

青山作证,古韵悠悠,青林口的繁华已经化作了淡淡的乡愁,闲暇时去走一走,看一看,让人铭记传统,也记住乡愁。 (绵阳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田明霞/文)

(图片由张俊华、谭覃提供)

编辑:谭鹏

标签: 植物种植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