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种植

当前位置:主页 >>植物种植

人工种植茅草-黎平县实行林下天麻种植措施,助力仿野生栽培技术提升

来源:习南公子|更新时间:2024-01-27|点击次数:

黎平县实行林下天麻种植措施,助力仿野生栽培技术提升

杨启东等

天麻为兰科天麻属植物,又名赤箭、明天麻、定风草、神草等,是众所周知的一味大宗名贵中药材。天麻为喜湿、喜肥、喜阴、在地下寄生生长和腐生的无根无叶茎块植物,富含人体需要的营养物质,具有良好的药用功效。天麻在我国中医领域药谱中广泛应用,为主要配方药材。天麻除具有药用价值外,还有药膳食用价值。其特点是营养丰富、食用方便、风味独特,既能满足口福,又能起到滋补保健治病的作用。目前,以天麻为主要原料制作的肉类、禽类、鱼类等火锅已成为宾馆、酒店的常备佳肴。因此,天麻又为食药同源块茎植物。特别是野生天麻,药效成分含量较高,疗效更好。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保健意识也越来越强,越来越注重养身保健,天麻已成为餐桌上的常见菜品,市场需求量越来越大。由于野生天麻产量低,须采取人工培育,通过规模化生产满足市场的需求。为此,黎平县为充分利用森林资源和提高林地效益,在林下开展了仿野生天麻种植,以期创新林业科技,做强天麻产业,发展地方经济,促进乡村振兴。


黎平县实行林下天麻种植措施,助力仿野生栽培技术提升

1 种植区选择

1.1 海拔区域

选择种植天麻的地块时,主要考虑夏季表土要湿润,不干旱。种植天麻应选择海拔在 500~1 100 m 之间的高、中、低山区的林下,以坡度为 10°~25° 的缓坡地带较好。坡度不宜太大,否则易造成水土流失;坡度也不能太小,否则雨量大时易造成积水或出现涝灾。

1.2 温湿度条件

天麻种植气候条件选择主要考虑湿度和温度,要求在夏季、冬季保持适宜天麻生长的温湿度。天麻喜欢在夏季较凉爽(温度在 20~25 ℃ 之间)、冬季凝冻天气较少(平均温度在 5 ℃ 左右)、降雨量在 1 000~1 300 mm、相对湿度在 80% 左右的地块生长。一般在林下种植天麻,有树林遮阴并积有枯枝落叶层、腐殖层土,可自然调节地下温湿度,基本保持适合天麻生长的湿温度。高山区温度低,应选择阳坡或半阳坡的杉木林下种植天麻;中低山区温度偏高,应选择雨水相对较多、湿度较高的阴坡种植天麻。为了使温度、湿度适合天麻生长,一般选择郁闭度为 0.3~0.7 的杉木林分种植天麻。

1.3 土壤条件

土壤是天麻生长、繁殖的重要场所,对天麻种植至关重要。土壤条件的选择是决定天麻能否种植成功的关键。一般天麻仿野生种植选择长期未受人为破坏、保持原生自然状态、有较厚的枯枝落叶形成肥沃深厚腐殖土的林下。林下地表土多为具有较厚的腐殖层、土质透气性好且较疏松的微酸性沙壤土或沙土,土壤 pH 值 5~6,有利于天麻和蜜环菌快速生长。

1.4 植被条件

地表植被是调节天麻生长环境温度和湿度的主要因子。仿野生种植天麻,需避免出现因林木吸水过多造成地表水分少的情况,即夏季和秋季林下土壤保持湿润,方能种植天麻。否则,天麻会失水死亡。若植被郁闭度过低,夏季温度高时水分蒸发快,会影响天麻生长,导致天麻成熟早、易烂;若郁闭度过高,透光性较差,也会影响天麻生长。一般选择具有丰富植被的山地种植天麻,如选择郁闭度在 0.3~0.7 之间的杉木林、杉阔混交林。

2 菌材选择及培植

2.1 菌材选择

培育天麻的菌材选择以壳斗科栎类为主的阔叶树种。栎类阔叶树为硬阔树种,耐腐性强,具有丰富的营养基,是培育天麻最佳的菌材。除油性阔叶树种外,其他软阔树种也可以作为培育天麻的菌材。但软阔树种材质相对较软,不耐腐。壳斗科栎类阔叶树种有麻栎、青冈、白栎、栓皮栎、板栗、锥栗等,其他软阔树种有水冬瓜、枫香、鹅掌楸、桦木、樱桃树、桤木等,其干、枝、叶均可作为培育天麻的菌材。

2.2 菌材加工

砍伐的菌材应保持一定的水分和新鲜度,以便于加工段材。菌材加工成段材时,若树径过粗要用斧头劈开加工成粗 5~15 cm、长 20~70 cm 的段材。每窖需要准备段材 25~30 kg,细枝条 5~8 kg。新材锯成段材后破口,深度以达到木质部 3 mm 左右为宜,以利蜜环菌接种,破口的方法有鱼鳞口、环形口、条形口等。边备料边培育菌种为佳。

2.3 菌种选择

菌种是培育天麻的主要材料之一,菌种选择是天麻生产的关键。菌种选择有 4 种方法:一是采集野生菌;二是利用已经栽过天麻的旧菌材;三是室外培养菌种;四是室内培养纯菌种。

2.4 菌材培植

要根据天麻繁殖方式安排培植菌材,用于无性繁殖的菌材应提前培植。如在春季播种,使用的菌材在上年 9—12 月培植,提前 4~6 个月;如冬季播种,使用的菌材在 6—8 月培植,提前 3~5 个月。菌材培植主要有菌材培育和菌床培育 2 种方法。一是菌材培育法。该方法是将段材上的鱼鳞口掰开,每个鱼鳞口放入手指大小的菌种并用力按压,将新段材拌接种或感染蜜环菌,用蜜环菌生产种约 1 000 mL/m2。按鱼鳞口方向,正反交替将段材平行单排放入坑内,菌材间隔 3~4 cm,间隙处摆放细枝条,再于段材两端放适量菌种,覆一层沙壤土,厚度以将段材刚好掩盖为宜,摆放 3~4 层。最后浇适量清水,将段材、种植土均匀打湿,盖上厚 15~20 cm 的土,表面做成龟背形。二是菌床培育法。该方法与菌材培育法有相似之处,也是先将新段材拌接种或感染蜜环菌。不同之处是菌床培育法中将覆沙壤土改为覆 1~3 cm 厚的树叶,菌材间隔增大至 4~6 cm,摆放层数为 2~3 层。主要特点是菌床间隙大,层数少,可直接用于播种。

2.5 菌材管理

优质菌材的培植,除了选用适宜的树种和优良的菌种外,还要避免杂菌感染,保持窖内适当的温湿度。因此,在高海拔地区应选阳坡培植菌材,培菌窖要浅,盖土要薄,以提高窖温;在低海拔地区应选阴坡培植菌材,采用深窖培菌,夏季加厚覆盖物,以降低窖温;中海拔地区宜选半阳坡地段培植菌材。

3 整地种植

3.1 种植时间

种植天麻的最佳时间为冬季休眠期间,即每年10 月底至翌年 4 月中旬以前。4 月中旬以后种植,天麻产量会受到影响,比冬季和早春种植产量低。若采用有性繁殖,最好是边收天麻边完成种子栽种,以免采收天麻时收到的种子因存放时间过长而坏死。

3.2 挖穴整地

在选择好的林地,根据林分密度布局穴点穴位,沿坡面等高线树间可挖 2 行穴,穴间距 1 m 左右,穴规格可按照实地调整。根据坡度情况也可采取不同整地规格。如 10°~20° 缓坡地块,坑穴规格控制在200 cm×50 cm×20 cm,穴底部要平整。陡坡地块,坑穴规格可控制在 80~150 cm×40~60 cm×15~20 cm,也可采取挖竹节沟式种植,以利于保水、排水和栽种操作,但穴底部偏斜,为防涝做准备。挖坑穴前先将种植穴表面的杂灌草清除,枯枝落叶集中堆放在坑穴边,并保护好周边的自然环境状态,不得毁林和破坏植被,确保种植区遮阴度达 80% 以上,遮阴度越高越好。整地时,要将石块捡出,以便回填。不能挖梯带,否则不利于排水。

3.3 摆材下种

挖穴整地结束后,铺材摆材前,于坑底铺一层厚约 5 cm 的树叶,或用枯叶和黑土层混铺;适当压实后,将培植好的菌材和新材平铺,菌材与新材比例一般为 1∶2,均匀交替摆放(铺 1 段菌材接着铺 2 段新材),种植穴铺培植好的菌材 5~6 kg/m2、新段材 8~10 kg/m2,菌材与新材之间要保留一定间隙;菌材铺完后,用树叶及腐殖土将间隙填满填实,然后将麻种摆放于菌材上,麻种与培植好的菌材应尽量靠近,接触面尽可能大,种植穴四周多放麻种;最后菌材上面覆盖厚 5 cm左右的树叶或直接覆盖腐殖土 8~12 cm,再浇透水,用树叶或可控湿的布料或遮阴网保湿。

天麻种植主要使用通过有性繁殖培育的 0~2 代白麻作为麻种,其米麻或去芽的小箭麻也可用于繁殖。一般天麻培育多采用无性繁殖,筛选无损伤、无虫害、无病斑的块茎作为麻种。麻种用量根据其大小确定,一般按块茎大小和形态可分为大白麻、中白麻、小白麻和米麻 4 种。种植前,根据麻种质量和地块大小确定麻种用量,不同质量的麻种用量不同。其中:大白麻单种长 10 cm 以上、单粒种重 30 g 以上,麻种用量为 500~1 000 g/m2;中白麻单种长>5~10 cm、单粒种重>10~30 g,麻种用量为 500~750 g/m2;小白麻单种长 2~5 cm、单粒种重 2~10 g,麻种用量为 500~600 g/m2;米麻单种长 2 cm 以下、单粒种重 2 g 以下,麻种用量为 300~500 g/m2。也可以米麻和白麻混用,麻种用量为 500 g/m2,在菌材 20 cm 宽的材面上摆放6~7 个白麻。

4 天麻基地管理与管护

4.1 保湿措施

种植天麻特别要注意水分和湿度管理。种植后,采用落叶、茅草、秸秆等物进行覆盖,覆盖厚度视海拔高度而定,保持穴内土壤处于湿润状态,空气湿度保持在 70%~80%,土壤含水量一般应保持在 50% 左右。海拔低的地块一般覆盖厚度为 2~5 cm,主要起到保湿保温的作用,也可以防止雨水冲刷,降低土壤板结程度,又可以抑制杂草生长。海拔高的地块覆盖厚度为8~10 cm,不 仅可 以起到保湿 作用,还可 以 保温 ,防止天麻受冻死亡。

4.2 抗旱排涝

种植天麻时,要挖好排水沟。当雨季来临时,降水量增多,低洼处可能会出现水涝。若持续时间长,造成积水,会严重影响天麻的生长或导致天麻浸泡受害死亡。为此,要经常检查,在窖穴间开通排水沟。若种植场地有一定坡度,挖窖穴时底部应顺坡做成斜底,上高下低,菌材亦顺坡放置,以利排水。

4.3 越冬防冻

冬季栽培的天麻,要在天麻窖穴上覆盖适当厚度的树叶、杂草,或覆盖塑料膜,以提高地温,防止麻种受冻坏死。

4.4 基地管护

基地管护非常重要,应在天麻种植区路口、路旁插上宣传警示牌,防止人畜进入破坏、踩踏。特别是天麻成熟后,要预防野猪、地鼠在山中巡食时破坏天麻基地,要守住野猪过往的相关路径,或在路口树立假人标志。尤其是高山地区,应注意加强巡逻,综合防治。

5 病虫害防治

天麻病虫害主要有侵染性病害和寄生性虫害。天麻侵染性病害主要是由真菌、细菌、病毒和线虫等多种病原微生物引起的。为做好病害防治,种植天麻时,一定要选好麻种,做好麻种表皮保护措施,要戴手套作业,防止病菌入侵。天麻虫害也较多,为害天麻的害虫主要有金龟子类、介壳虫类、蚂虫类、伪叶甲类、白蚁类和跳虫类等害虫。它们或为害菌材,或取食天麻块茎,或咬伤天麻使其易受病菌感染,从而引起烂麻。虫害防治应以预防为主,主要采取诱杀措施防治,尽量避免使用药物。

黎平县实行林下天麻种植措施,助力仿野生栽培技术提升


6 采收与运输

6.1 采收时间

天麻的最佳采收期应在其进入休眠期或经过休眠在恢复生长之前采收,既不会影响天麻品质,又不会产生冻害,还有利于天麻留种栽培。栽种季节不同,采收季节也不同。如冬栽的天麻,要在第 2 年冬季或第 3 年春季采收;春栽的天麻,应在当年冬季或第 2 年春季采收。同时,也要了解天麻成熟情况,成熟度主要看顶端生长的花茎芽(人们称之为“鹦钩嘴”)。若其为红色,此时的天麻块茎已不再继续生长,消化功能和抗外入侵感染功能减退,块茎体积和重量已基本稳定,进入休眠期,商品天麻适宜采收。另外,也要视天麻市场行情确定采收期,若价格好则进入休眠期立即采收,若市场价格不好可适当推迟到翌年春季采收。

6.2 探窖采收

林下仿野生种植天麻一般地块零碎分散,涉及面宽,且地形复杂、不规则、不标准,种植后又不需要人工施肥、除草松土等一系列的抚育管理措施,基本形成了自然生长的环境状态,草灌丛生;加上天麻没有地上茎干,经过 1 年左右的生长后菌材腐烂,且经过雨水冲刷,天麻窖堆土平整,直观难以判断识别窖位。因此,需要找到种植时的标记,按照布局的种植行距和窖间尺寸规律探寻窖位,逐窖采收。

天麻采收一般为人工采收。窖位确定后,采收时要细心起土,勿损伤天麻嘴或块茎表皮。把覆盖的土挖开,待菌材现出后,先取菌材,再取天麻。挖出来的天麻先除去残茎等杂质,再按商品麻(箭麻)、米麻、白麻大小分开摆放在窖口旁,以便分类收装和留种,以免二次分级。

6.3 运输保存

天麻一般种植在山坡上,交通不便,需要人工搬运,应在采挖当天搬运至库房储存。如采收的大小天麻全部作为麻种或商品种出售,应在分级装袋时去掉表面土块人工搬运出山。如需要就地留种,小箭麻、米麻和白麻可继续入窖培育,其中白麻应在摘除营养繁殖茎后栽种。搬运天麻时,需要先使用蛇皮口袋包装再搬至集中点分级装车,以便于下车分级。采收运回加工厂的鲜天麻,应立即从袋中倒出晾开筛选,分级存放,等待处理加工。筛选的米麻、白麻等种麻暂时埋入备好的湿润沙土中,放于 3 ℃ 左右阴凉处保存备用。箭麻则按大小和形状分级,洗净泥土后迅速加工入药。

7 加工、分级

7.1 分级清洗

采收后应注意及时进行精选和筛选分级,确保天麻质量。销售加工的天麻以大麻和中麻为主。将鲜天麻(大麻和中麻)除去残物,注意保留箭芽,然后洗去泥沙,搓去菌索及鳞片即可,等待加工销售。

7.2 鲜麻加工

根据天麻市场的需求和购方的需要,若鲜麻销售,应将洗净的鲜天麻真空包装,以减少天麻素的流失。分级选好的鲜天麻按质量装袋包装,每袋装 5 个,约 500 g。如未及时销售,要放入冷库暂时储存。

7.3 干麻加工

若要加工成干天麻,须先将鲜天麻洗净上屉蒸熟,然后于太阳下晒干或置于烘干室烘干。烘干时,火力要强,屉盖要严密,以便迅速杀死麻体细胞,抑制天麻体内的酶类活动,并防止浆液外渗。一般大麻、中麻蒸 30 min,小麻蒸 15 min,蒸至无白心熟透。如有气胀过大的,可用针刺破排气。一般 4~5 kg 鲜天麻能加工 1 kg 成品。加工是否及时和加工方法均影响商品质量。因此,天麻应当天采挖当天加工,鲜品存放时间不宜过长。

黎平县实行林下天麻种植措施,助力仿野生栽培技术提升

天麻饮片


7.4 产品质量

加工的天麻产品以干货为主。天麻干燥块茎为长椭圆形,扁缩,稍有弯曲,长 5~13 cm,宽 2~6 cm,厚1~3 cm;顶 端有 红棕 色 芽孢 或残 留茎 基 ,下 端 有圆 脐形疤痕;表面黄白色或淡黄棕色,有纵皱纹及沟纹,具环节,上有点状斑痕或膜质鳞叶,并可见棕褐色菌索;质坚实,半透明,不宜折断,断面较平坦。加工的饮片薄而透明,故称明天麻。加工后的商品天麻要按质量进行分级,等级不同其商品价值也不同,且价格悬殊。一般可根据色泽、大小、结实程度以及有无霉变、虫蛀、空心等分为 3 个等级。

标签: 植物种植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