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油种植

当前位置:主页 >>植物种植 >> 粮油种植

香豆子种植技术-填仓日,炒黄豆,做出大酱甜舌头

来源:习南公子|更新时间:2024-01-27|点击次数:


填仓日,炒黄豆,做出大酱甜舌头

小的时侯,每到农历正月二十五,家家炒黄豆做酱。正月二十五是填仓日,我们这里都称"甜丝日",说这一天炒的黄豆做的酱甜丝丝的,于是便流传了"甜丝日,炒黄豆,做的大酱甜舌头"的农谚。这一天,家家炊烟起,院院飘豆香。母亲灶前忙活,我在身后观看,听得大锅里噼噼啪啪,便高兴得心花怒放,黄豆刚一出锅,窥伺多时的我奋不顾身的抓起一把就往口袋里放,叫着喊着向运河大堤上跑去。一溜七八岁十多岁的孩子,坐在运河大堤上,各自嚼着从家里偷来抢来的炒黄豆,眼盯着已经化冻的河水,看那大大小小的冰块顽童嬉戏般的你挤我撞,听那叽哩咔嚓的怪叫。

上学了,临走还要到晾黄豆的簸箩里抓一把黄豆放在兜里,母亲一拍我伸出的小手,说,少咔嘣这个,叫它成个用。我知道过穷日子穷怕了的母亲不舍得我们无谓的糟贱东西,其实,我抓一小把,可以赢回一小口袋,因为到了学校,那些值日、作题、考试作弊有求于我的伙伴们,这时表现得可慷慨大方了。

家家炒黄豆之日,便是碾坊磨坊忙碌之时。要把炒好晾透的黄豆碾磨成面,于是家家抢磨,户户占碾,大人没功夫,孩子们冲锋在前,常常为谁先谁后胡炒包子乱炒面,争得面红耳赤,待到一家上磨上碾,小友谊便又恢复,上前帮忙推碾子拉磨。常常是一家用碾用磨,数家排队等侯,碾磨坊内豆香飘飘,碾磨坊外欢声笑语,像过节日一样。

填仓日,炒黄豆,做出大酱甜舌头

村后的那口老井里甘冽的水做出的酱是最香甜的,大半个村子的人都到这里挑水做酱团,井周围排满了挑水的人,人们的招呼声,扁担的颤悠声,水桶碰井壁声,组成了和谐朴实的奏鸣曲。

母亲把豆面和成团,俗成"酱蛋",一个个的酱蛋如小一点的排球,圆圆的,光光的。母亲把它们放置在阴凉处,待它们发酵。春天的酱蛋,"老"的很快,没呆多久,便如黑大爷的下巴,长出了胡子。胡子灰白色的,毛茸茸的,越长越多,越长越长,而且颜色也由灰白色变成了黑褐色,铜绿色,发出一阵阵的"噎巴味",那可不是个好味。

老宅的北房门前有一长宽各两米的青砖月台,月台的东西两侧各有一道齐腰高的花墙。母亲把长满了毛的酱蛋掰成枣子大小的一块块,放在簸箩里,搁在月台的花墙上晾晒,一直晾到干得透透的。这时,便熬一锅大料花椒水,把干透的酱蛋块泡在水里,使其成为很稠的粥状,然后放置酱缸或大盆里,上面蒙上一层防蝇防虫的薄薄的纱布,放置在月台上。几天之后,一种霉味穿过纱布飘了出来,又过了几天,带有淡淡清香的酸味又搅动了我的心,里面的酱变得怎么样了?能不能尝一口呢?终于有一天,按撩不住馋劲和好奇心,把蒙在上面的纱布解开,才发现这时的酱很不美观,灰白色的粥状体泛着小泡泡,用指尖醮一小点放在舌尖,一股酸溜溜的噎巴味。母亲说,还没到时侯呢。

穷家赖业的日子是不可能让酱完全"到时侯"的。那年代,日子好坏的标准主要看家里粮食的多少,而青菜各家都一样。春节过后,当窖里的白菜萝卜告罄时,家家进入无菜期,这时,大酱便成了主要的佐餐。母亲挖一勺还没沤透的酱,掺上玉米面,放在篦子上和窝头一块蒸熟,这便是餐桌上的菜。

那时的人们,都以填饱肚子为要务,并不讲究食物的品种质量,而挨着运河的大圈,得天独厚的沙地,使得山药(红薯)成为生产队作物种植的首选。一年四季,大人孩子,天天与山药打交道,山药切成片,晒成干,磨成面,除了蒸窝头,便是压饸络,而熬熟的大酱,成了吃饸饹最主要的拌料。|

小时侯,最美的食物搭配是曲曲菜醮酱。"枣芽发,种棉花",棉花出来了,曲曲菜也拱出了土,这时的曲曲菜,极嫩。而此时的酱,己"到时侯"了,暗红的颜色,甜丝丝的酱香,着实诱人。清晨,披着霞光,伴着和风,到运河堤外的棉田里剜一篮曲曲菜,用井白凉水一泡,醮着又香又甜的大酱,那感受,爽!

还没放学,肚子便饿得直叫,便想起了家,想起家里的酱缸。一声铃响,急急奔向家中,掰一块玉米饼子,醮一层大酱浸出的油,吃在嘴里,美!

如今,老宅没有了,甜丝丝的大酱已成乡愁,家的味道的曲曲菜醮酱,何时再有?

标签: 粮油种植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